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养生

暑热交织,健康度夏有“凉”方

 

三伏已至,湿热交蒸,养生防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多位专家围绕“伏天晒背”“肝病调理”“防暑降温”“伊蚊叮咬”等热点话题,送上一份贴心的“健康锦囊”。

护肝需辨证

天气炎热,人们火气易旺,易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烦躁易怒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肝病患者可根据症状辨证养生,养肝护肝。”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张振鹏建议,口苦、心烦、目赤头痛、易发火者,可用栀子、荷叶等冲服清肝饮;心烦不安、胸胁胀闷者,可取玫瑰花、白梅花等冲服花麦茶,疏肝理气;食欲不振、容易腹泻、疲劳者,可取茯苓、山药冲服健脾茶。还可以采用中医“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起到疏肝实脾、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王琦提醒,改善熬夜等生活方式、尽量避免饮酒等致病因素,是保护肝脏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科学防中暑

高温天气下,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中暑风险较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员李树强建议户外工作者做到三个“主动”预防中暑:主动防护,穿戴防晒装备;主动休息,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增加休息频率和时间、休息时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主动补水,要少量多次,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专家建议,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先兆中暑症状,要及时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安静休息,补充水分和盐分;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速等中暑表现,要立即使用冰袋等物理降温并及时补液;如果症状继续加重,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警惕基孔肯雅热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等。有疫情的地方要迅速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媒密度。

段蕾蕾建议,白天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可用含避蚊胺和避蚊酯的驱蚊产品来驱蚊,避免在树荫和草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家中要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睡觉时要使用蚊帐,必要时要配合电蚊拍和蚊香液灭蚊。“如果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的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

谨慎防溺水

暑假期间,很多人喜欢到海边、河边游玩。段蕾蕾提醒,家长应带孩子在有资质、有救生员、可游泳的区域游泳或玩水;参加乘船、漂流等水上娱乐项目时,应全程正确穿着救生衣;教育和告诫孩子不可单独或擅自与他人结伴去游泳或玩水,不可去沟渠、池塘、水库、江河、湖泊等非游泳区域;家长应学会应急救援和心肺复苏技能。

责任编辑:刘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热交织,健康度夏有“凉”方,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