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技见闻

谁在真“字研”,从“主动管理”聊科技大厂好好说话这件事

 

近期某大厂高层一篇“主动管理”OD员工的文章引爆了舆论,甚至衍生了某大厂天选OD的画像。

字研现象观察:大厂黑话的造词流水线

互联网黑话已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2025年最新版"黑话生成器"包含三大模块:

动词污染车间:将简单动作复杂化。"开会"升级为"拉齐对齐","沟通"进化为"同步对焦","执行"包装成"落地赋能"。某电商平台运营周报显示:"通过抓手赋能商家,实现GMV闭环增长",实则只是给商家打了两个电话催发货。

名词通胀工厂:创造无意义新概念。"颗粒度"成为万能后缀,从"需求颗粒度"到"情感颗粒度",甚至衍生出"食堂菜品颗粒度";"链路"取代"流程","心智"替换"想法",某教育公司招聘要求赫然写着"需具备用户心智占领能力",翻译后竟是"会忽悠家长报课"。

负面转正流水线:将残酷现实美化。"裁员"经过"人员优化→结构调整→组织升级"的三连包装,最终以"毕业"的温情面目出现;"996"被重新定义为"弹性奋斗制";"降薪"美化为"薪酬包重构"。2025年某大厂"毕业季"通知中,"恭喜您完成职场阶段性学习"的措辞,让被裁员工集体感到生理不适。

黑话霸权:从沟通工具到权力武器

字节跳动内部文档显示,其AI Lab并入Seed团队时,官方通报称:"通过组织架构的敏捷迭代,实现AI能力的深度耦合与价值透传"。有前员工透露,真实原因是原实验室负责人与管理层存在战略分歧。这种用黑话掩盖矛盾的做法,在大厂内部已成为生存技能。

黑话构建的权力体系体现在三个层面:

认知垄断:新员工入职必须通过"黑话资格考",某大厂《文化手册》甚至规定"汇报中黑话使用率不低于30%"责任转移:"这个需求需要多方协同"实质是"我不想负责";"建议从底层逻辑重构"意味着"我也不知道怎么做"阶层划分:实习生说"我做不了"会被辞退,P8说"这个链路需要优化"却被赞有深度。某职场论坛统计,高管汇报中黑话密度与职位正相关

语言腐败的代价:当大厂失去说人话的能力

2025年某互联网公司年会上,CEO激情演讲:"让我们用组合拳打通生态闭环,以颗粒度思维实现用户心智占领!"台下掌声雷动,却无人能准确复述演讲核心。这种集体失语现象正在蔓延:

创新窒息:某产品经理将"按钮颜色改为红色"写成"视觉锤触点优化",导致开发理解偏差延误上线信任崩塌:员工发明"反黑话密码","今天天气不错"暗指"领导在放屁","我去同步一下"实际是"我去摸鱼了"人才异化:00后员工入职半年后,母语表达能力退化,形容晚霞竟说出"天空呈现出绚丽的多巴胺色系颗粒度"

祛魅时刻:黑话背后的皇帝新衣

剥开"赋能""抓手""闭环"的华丽外衣,大厂黑话本质是:

管理无能的遮羞布:当管理者无法清晰表达战略时,黑话成为救命稻草职场PUA的工具包:用"狼性文化"掩盖剥削本质,用"成长型思维"合理化压榨行业泡沫的晴雨表:某机构统计,2025年融资计划书黑话密度同比上升47%,与项目失败率呈正相关

在这场语言狂欢中,真正需要"主动管理"的是大厂的认知体系。当"优化"的真相是裁员,"对齐"的实质是服从,"颗粒度"的背后是空洞——我们不得不问:当一家公司连人话都不会说时,它还能做出什么人事?

而我们有时候不经疑惑:难道所谓的大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有优先晋升权么?因为他们的“字研”能力,也许更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谁在真“字研”,从“主动管理”聊科技大厂好好说话这件事,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