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的作用就是变速V和变矩F。
其实就是最基础的物理公式P=FV(不考虑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发动机是动力源P,假设发动机输出功率一定(P为定量),变速箱把发动机产生的功率拆分为速度V和力量F,并传递到车轮表达出来,就是车的前进速度V和推动车身前进的力F。
然后分类分析,当你起步上坡的时候,需要力量更大,速度可以低一些,就需要低档位(变速箱齿比小),车轮会转的慢一些,但是力量很大。
当高速行驶时,需要车轮转的快一些,那么就需要高档位,变速箱齿比大,传递的力就会变小。
手动挡车子为什么会憋死,因为手动变速箱是硬连接,二挡三挡起步或者上坡起步,因为车轮没有本身那么快的速度,传递到车轮上的力不足以推动车身,也就是实际需要的功率大于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发动机转不动,活塞不能到达缸内喷油点火的位置,就会憋死,所以这种情况就需要给大一些油门,让发动机输出更多动力才能起来。
总而言之就是V(车轮的转速)和F(车轮转动的力量)成反比,档位越低F越大,V越小,档位越高V越大,F越小。如果F或者V不满足驾驶者的需求,那么就需要提高发动机转速(踩油门),加大发动机输出功率P让F、V更大一些。
再比喻贴切一点,1档2档就像是把车变成牛,力量很大(因为力量很大,所以给油门加速度大,推背感强),但是实际行驶速度慢。
简单说,发动机转速和车速的关系就像骑自行车:档位越高,蹬得越轻松(转速低),但起步费劲;档位低,蹬得快(转速高),但速度上不去。汽车同理。
5档6档,或者7档8档就像把车变成豹子,转速很快,但实际传递到车轮的力很小(即便油门到底,车速也很难再迅速增加,因为力小,几乎无推背感)。
为什么起步需要的力比高速巡航需要的力大?因为加速必然有推力使车身产生加速度a,加速必须克服阻力,上坡还需要克服一定的重力,并推动车身起步加速,所以需要的F更大,也更加费油,高速巡航的话只需要克服阻力即可,所以需要的力F小,也相对省油。所以日常开车省油的技巧没有别的,就是高档低转保持匀速,减少加速刹车,这样是最省油的。
关于汽车转速的适宜范围,可借助车速与转速档位对照表来掌握。
起步时,建议使用一档,并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1000-1500转之间。
当车速达到约10公里/小时后再换到二档。
随着车速逐渐提升,如达到30公里/小时,应适当加油使发动机转速维持在1500-2000转之间,随后松油门换至三档。
当车速增至40公里/小时,继续调整发动机转速至上述范围,并换至四档。
若车速在50-70公里/小时之间,按照相同原则换至五档或更高档位。
减速时,应根据车速选择合适的档位。例如,当车速降至40-50公里/小时时使用四档;
降至30-40公里/小时使用三档;
降至10-30公里/小时使用二档;
降至0-10公里/小时则使用一档。
值得注意的是,车速与转速之间并非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其核心取决于变速箱的速比。例如,在对照表中,当发动机转速为2000转时,四档和五档之间的车速差距可能较大。因此,在驾驶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保转速的合理性。
通常低档会缩小发动机的转速,高档会放大发动机的转速。
以标致307 1.6MT为例,齿比和速度的关系如下:
1档: 齿比3.418 (7.24 km/h @ 1000 rpm)
2档: 齿比1.810 (13.67 km/h @ 1000 rpm)
3档: 齿比1.276 (19.30 km/h @ 1000 rpm)
4档: 齿比0.975 (25.56 km/h @ 1000 rpm)
5档: 齿比0.767 (32.22 km/h @ 1000 rpm)
相同功率(发动机转速),通过不同档位的转速,可以带来不同的车速,档位越高,车速越高,但加速力也越弱。
同样的,同样的车速,越低的转速,需要越高的档位,也就是可以是低转高档或高转低档。
不同档位、不同发动机转速下对应的车速:
可以看到,当速度是99时,可以是以下两种转速和档位的搭配
3000转,五档;
5000转,三档;
高档位低转速,低档位高转速,谁更费油、谁更伤车?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老生常谈但又让很多新手车友迷惑的问题:开手动挡车时,到底是应该高档位低转速,还是低档位高转速?哪种方式更省油?哪种方式更伤车?
先说结论:在正常情况下,高档位低转速是最佳的巡航方式,但前提是不能出现拖档现象;
而低档位高转速虽然弊端不少,但基本不会对发动机造成实质性伤害。一、低档位高转速,唯一优点就是动力好
说到低档位高转速行驶,优点只有一个——动力爆发力强!
这很好理解,档位越低,变速箱对发动机扭矩的放大倍数越大;
同时发动机转速越高,做功频率越高,动力输出越强。
所以低档位高转速行驶时,踩一点点油门,车就能"嗖"地窜出去。但缺点也相当明显:
费油到飞起。
低档位高转速时,发动机负荷小(也就是不需要踩很深的油门就有足够动力),而负荷越小,热效率越低,油耗自然更高。
另外,发动机高速旋转本身也消耗更多能量,这部分都是纯损耗。行驶品质差。
转速高,噪音和震动就大;
发动机制动力也更强,松油门就会有明显顿挫感;
换挡时也更难平顺协调。磨损加速。转速越高,摩擦越剧烈,发动机温度上升更快,零部件磨损和机油衰减速度都会加快。
二、高档位低转速,为什么是理想的巡航状态?
我得说,在发动机正常运行区间内,高档位低转速确实是最佳的行驶状态,有这么几个好处:
省油效果明显。
高档位时,发动机需要输出更大扭矩才能维持同样车速,所以负荷更大,热效率更高,油耗就更低。
而且低转速运行时动力损耗小,也有助于降低油耗。行驶品质好。低转速时发动机更安静,震动更小,松油门时的制动力也更平顺,不容易出现顿挫感。
发动机寿命长。低转速下各部件磨损速度慢,发动机温度相对稳定,机油也能保持更长的有效期。
但这里有个大前提——必须选择适当的高档位低转速,而不是盲目追求低转速!
三、高档位低转速也有危害,拖档才是真正的"伤车王"
很多车友认为高档位低转速一定省油护车,结果不分场合一味追求高挡位,最后把车开出了大问题。
拖档,就是最典型的错误操作!什么是拖档?简单说,就是发动机转速过低,但你又想维持甚至提高车速,此时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不足以克服阻力,但你仍然强行用这个档位。
拖档时,发动机会发出沉闷的"哐哐"声,整车有明显震动,踩油门加速时动力极其疲软。这个声音不是别的,正是活塞在"猛砸"汽缸壁的声音!
为什么会这样?
正常情况下,活塞与汽缸壁是有间隙的,靠活塞环与汽缸壁接触密封。
活塞工作时有轻微的侧向摆动,但因为大部分力都输出到曲轴上了,所以这种轻微接触不会对汽缸壁造成伤害。但拖档时,混合气膨胀的力量几乎推不动活塞了,这股力量必须找地方发泄,结果就在活塞横向产生巨大分力,使活塞剧烈摇摆,对着汽缸壁猛砸。长此以往,真的有可能拉缸!
所以,一旦发现拖档迹象,立刻踩离合降挡!千万别指望踩油门能解决问题。
四、高档位低转速会增加积碳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首先我要说,并非所有高档位低转速行驶都会导致积碳增加。
我们需要区分"健康"和"不健康"的高档位低转速:健康的高档位低转速:比如车速80km/h,用5挡行驶时发动机转速为2000转,而4挡是2300转。这种情况下用5挡行驶,转速并不算特别低,对大多数车来说处于高效区间,燃烧良好,不仅不会增加积碳,反而更省油。
不健康的高档位低转速:比如车速40km/h,用5挡行驶转速仅1000转。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积碳,主要原因是:
低转速影响混合气质量。转速太低时,气流进入气缸的速度也低,气缸内气流运动不剧烈,不利于汽油充分蒸发和混合。
低转速影响排气效率。转速低时废气流速慢,惯性小,导致更多废气残留在燃烧室,影响下一循环的混合气质量。
特别是当转速低于1000转时,为保证稳定燃烧不熄火,发动机控制系统会增加喷油量,因为浓混合气更容易燃烧,但这反而导致燃烧进一步恶化,积碳产生速度更快。
五、如何判断当前是否处于合适的档位和转速?
对于自动挡车主,你几乎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现代自动变速箱的控制策略都是工程师根据发动机特性精心调校的,既保证发动机健康工作,又兼顾油耗表现。对于手动挡车主,可以从这几点判断:
听发动机声音:如果发动机声音沉闷,车身有明显共振,整个车厢有嗡嗡的低频噪音,甚至还有"哐当"的爆震声,踩油门加速无力,那就是挡位太高了,赶紧降挡!
感受行驶品质:如果发动机声音平稳有力,车身震动轻微且频率高,踩油门有明显加速感,说明当前档位和车速匹配良好。
六、驾驶建议
平路匀速行驶时,尽量使用高档位低转速,因为此时驱动车辆的功率需求低,高档位低转速最合适,但要确保转速不要低于1500转。
上坡路段时,与其用高档位勉强维持车速,不如直接降一个档位。手动挡直接降挡,自动挡可以挂入S挡或用手动模式限制一下档位。
定期"撒撒欢"。
就像人需要适当运动一样,发动机也需要偶尔高转速运转,有助于清理刚形成的积碳。
我建议每周至少一次,找个安全路段,让发动机转速达到3000转以上持续一会儿。就像我们人一样,平时总是不怎么运动,时间长了肌肉就不结实了,关节也僵硬了。
发动机也需要"适度锻炼"!七、结语
记住,没有绝对的"最佳驾驶方式",根据路况灵活选择才是王道。
如果要总结的话:平路巡航:高档位低转速(注意不要低于1500转)
山路上坡:适当降档,保持动力
超车加速:果断降档,提供动力
理想的性价比是既要有足够的加速力去克服各种阻力,又能达到足够的速度且不伤车。
偶尔高转:定期让发动机"撒欢",清理积碳
最后,无论你选择什么驾驶方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合理匹配档位和转速,既能让爱车更省油、更长寿,又能让你的驾驶更轻松、更愉快。
-End-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的发动机转速、挡位、车速三者的逻辑关系及匹配,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