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娱乐日记

你替孩子避的坑,最后都成了他跨不过的坎!

 

儿科诊室里,一个10岁男孩哭着不肯打针,妈妈一边给护士道歉,一边吼他:“多大了还怕疼?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自己去医院了!”

可她没说的是,男孩长这么大,连独自买瓶酱油都没试过——每次他想自己做,妈妈总会说:“你不行,我来。”

你越怕他摔,他越站不稳

有位妈妈做过一件“极端”的事:故意让刚学走路的儿子在草坪上摔跤。

旁人骂她狠心,她却说:“草坪软,摔不疼,但我要让他知道,摔倒了自己能爬起来。”

后来这孩子上幼儿园,是唯一一个摔倒后不哭不闹,自己拍拍裤子继续跑的孩子。

想起同事的女儿,12岁了还要妈妈喂饭。

同事叹气:“从小怕她把饭洒了,怕她烫着,现在改不过来了。”

就像学游泳时总扶着救生圈的人,永远学不会换气——你给的保护罩有多厚,孩子的生存力就有多弱。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你替他系了十年鞋带,他就永远学不会打结;

你替他挡了所有批评,他就会在第一次被指责时崩溃;

你把他护在温室里,他就会在第一次遇到风雨时折断。

你眼里的“弯路”,藏着孩子的成长密码

小区超市老板的儿子,初中时偷偷用零花钱买了台旧相机,天天在小区拍猫拍狗。

老板没骂他“不务正业”,反而说:“拍得不错,就是光线差了点,爸给你加个台灯当补光。”

现在这孩子成了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他说:“我最感谢我爸的,是他让我敢在‘弯路’上走一走。”

反观我们身边,太多家长在做“清障工”:

孩子想报画画班,你说“学这没用,报奥数”;

孩子想和同学吵架,你说“别惹事,让着他”;

孩子想尝试摆摊,你说“丢人,赶紧回来”。

可人生哪有直路可走?

那些你强行掐断的“弯路”,可能藏着孩子的天赋;

那些你急于纠正的“错误”,可能是他认识世界的方式;

就像蝴蝶必须自己破茧,你剪开的茧,只会让它失去飞翔的力量。

真正的爱,是教会他“带伤奔跑”

纪录片《零零后》里,柔柔从小被妈妈保护得无微不至,连和小朋友吵架都要妈妈出面解决。

上小学时,她因为没人帮自己“出头”,整整一个月不肯去学校。

而那个被妈妈“狠心”丢在幼儿园、哭了整整一周的锡坤,后来成了班里最会化解矛盾的孩子。

想起那位让孩子冬天洗冷水澡的爸爸,不是为了“锻炼意志”,而是说:“我不能陪他一辈子,总要让他知道,冷了该自己加衣服,疼了该自己扛。”

这才是教育的真相:我们终要离场,能留给孩子的,不是一辈子的保护,而是摔倒后站起来的勇气。

有个女孩第一次做饭,把鸡蛋炒糊了,爸爸却吃得津津有味:“比外卖好吃,下次少放点油就行。”

后来女孩出国读书,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做的红烧肉,配文:“谢谢爸爸当年没笑话我的糊鸡蛋。”

写在最后

凌晨看朋友圈,一位爸爸发了张照片:

上小学的儿子背着书包站在公交站,书包上挂着的小黄鸭歪歪扭扭。

配文是:“第一次让他自己坐公交上学,我跟了三站,他没发现。”

突然想起龙应台的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就是不断目送他的背影,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但比“不必追”更重要的是,你要先敢松开手。

别再怕孩子摔了,摔过才知道哪里路滑;

别再怕孩子错了,错过才明白什么是对;

别再怕孩子痛了,痛过才长出铠甲。

毕竟,能陪孩子走完全程的,从来不是你的保护,而是你教会他的——

如何在摔倒后微笑,如何在风雨里前行,如何在独自面对世界时,眼里有光,心里有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替孩子避的坑,最后都成了他跨不过的坎!,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