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篇文章在朋友圈疯传,我也被不少朋友问到,说“老张,你看看这文章说得靠谱吗?这18条健康常识真的这么重要?”
说实话,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点出了一些大众容易忽视的健康误区。
但作为一个每天跟疾病打交道的医生,我还是想从专业的角度,跟大家好好聊聊这18救命常识。”
→1、药物叠吃,风险翻倍!
这年头,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但很多人一不舒服就自行翻箱倒柜找药吃,甚至觉得药量加倍,好得更快。这可是大错特错!
药物可不是零食,想吃多少吃多少!很多药物成分是会相互作用的,轻则影响药效,重则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就拿感冒药来说,很多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超剂量服用可是会造成肝损伤的!还有,有些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不看看说明书,结果引发药物过敏,那真是得不偿失!
我的建议是:生病了,别自己当医生,老老实实去医院,遵医嘱用药!
→2、酒精消毒,小心引火上身!
疫情期间,酒精消毒成了很多家庭的“标配”。但酒精易燃易爆,大面积喷洒存在安全隐患!通风!通风!通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开窗通风才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消毒方式。每天开窗2-3次,每次半小时,就能有效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3、家庭药箱“体检”
你家的药箱多久没整理了?是不是还躺着几年前的“过期药”?
药品是有保质期的,过期药品不仅药效降低,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建议大家每半年清理一次家庭药箱,及时淘汰过期药品。
→4、低钠盐,并非人人适合!
低钠盐确实有助于控制血压,但对于肾脏病患者和正在服用保钾类药物的人群来说,却可能加重病情!所以,选择哪种盐,最好咨询一下医生!
→5、靠墙静蹲,保护膝盖利器!
久坐不动是现代人的通病,也让膝关节不堪重负。靠墙静蹲这个动作简单易行,却能有效锻炼腿部肌肉,增强膝关节稳定性,预防膝关节损伤。每天坚持5分钟,膝盖会感谢你!
→6、孩子高热惊厥,别再掐人中!
孩子突发高热惊厥,很多家长吓得六神无主,又是掐人中,又是灌药,结果反而耽误了治疗!正确做法是:让,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并及时送医!
→7、遭遇踩踏,牢记“三要四不要”!
大型活动人流密集,一旦发生踩踏,后果不堪设想!牢记 “三要四不要”:要逃、要躲、要稳住;不呼喊、不逆行、不要蹲下、不窒息。
→8、海姆立克法 ,关键时刻能救命!
异物卡喉窒息,是儿童和老人常见的意外伤害。海姆立克法”这一急救技能,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建议大家都去学习一下,技多不压身!
→9、清淡饮食,≠清汤寡水!
生病了,医生总是叮嘱要“清淡饮食”。但很多人理解成了“只能喝粥吃青菜”,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不利于康复。
真正的清淡饮食,是少油、少盐、少糖,而不是拒绝一切肉类和油脂!
→10、烫伤处理,别再迷信偏方!
涂酱油、抹牙膏、敷鸡蛋……这些民间偏方不仅没用,还可能加重伤情!正确做法是:立即用冷水冲洗降温,然后根据伤情选择就医或涂抹烫伤膏。
→11、慢性病用药,切不可擅自停药!
很多慢性病患者觉得症状控制住了,就擅自停药或减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慢性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切不可自作主张,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12、红枣红糖不补血,铁剂食物来帮忙!
红枣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糖,铁含量并不高,并不能起到补血的作用。想要补铁,建议多吃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
→13、煲汤时间并非越久越好!
长时间煲汤,会导致嘌呤和脂肪含量升高,不利于健康。建议煲汤时间控制在1-2小时内,并注意撇去汤上面的浮油。
→14、被动物抓咬,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即使是轻微的抓伤或咬伤,也必须及时接种狂犬疫苗!不要心存侥幸,生命只有一次!
→15、排便规律,因人而异!
排便频率和时间因人而异,只要排便规律,大便性状正常,就不用过于担心。如果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
→16、打呼噜,可能是病!
打呼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出现严重的打呼噜,并伴有白天嗜睡、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7、剩饭剩菜,及时冷藏!
剩饭剩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食物中毒。建议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并尽快食用。
→18、低头族,警惕颈椎病!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对颈椎造成巨大压力,引发颈椎病。建议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并进行适当的颈部运动。
最后,我想说: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则是守护健康的最佳武器!
这18条健康常识,虽然不能涵盖所有疾病和意外,但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并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我们一起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要提醒!人人都该知道的18条健康、安全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