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新红学鼻祖胡适的《红楼梦》观点:曹雪芹自传说

 

作者:吴雪松

新红学发迹,鼻祖就是胡适。

胡适,字适之,原名嗣穈,字希疆,因提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考证”思维,让以蔡元培为代表的老红学,渐渐失去影响,尤其是持有“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中批语“雪芹”“铁证”了自己的“大胆设想”,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把曹雪芹与《红楼梦》作者,勉强地建立联系,老红学因只顾挖掘作品思想,而互相排斥作者问题,被胡适乘虚而入杀出血路,从此建立中国文化历史自仓颉制字以来最为荒唐的学术。

因为胡适的理论,核心就是曹雪芹自传说,因此小说故事,牵强对应曹家烂事,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发觉,这样的研究与投入,是无聊的和无意义的,然而被他忽悠起来的“新红学”,在大陆却越演越烈,最终成为今天的一种荒唐学术,成为了极少数人的饭碗。

胡适在晚年,与学界的交流和偶然的报告中,只要涉及《红楼梦》,都是报以鄙视的态度,同高阳、苏雪林等人的书信交往,就可以看到他全部的心态和观点。

在《与高阳书》中,称自己写了“几万字的考证,差不多没有依据赞颂《红楼梦》文学价值的话”,并解释就算大陆文斗对其思想批判,“也会指出我只说了一句:‘《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这里胡适其实是强调了,其实就是青年时代创建“新红学”,或者也只是对抗老红学的索隐,自始至终“没有一句从文学观点赞美《红楼梦》是话”

在《红楼梦》文学价值上,他略做对比:

“在那一个浅陋而人人自命风流才士的背景里,《红楼梦》的见解与文学技术当然都不会高明到那儿去。”“我向来感觉,《红楼梦》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红楼梦》比不上《海上花》(韩子云),也比不上《老残游记》”

至于他九牛二虎之力考证出的那个子虚乌有的曹雪芹,在他心中也而不是大神:“曹雪芹是个天才而没有机会得着休养训练的文人——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往来朋友、中国文学背景等等,都没有能够给他一个可以得着文学休养训练的机会,更没有能够给他一点思考或发展思想的机会。(前面讥评的‘破落户的旧王孙’的诗,正是曹雪芹的社会背景与文学背景)在那个贫乏的思想背景里,《红楼梦》的见解当然不会高明到那儿去,《红楼梦》的文学造诣当然不会高明到那儿去。。。。。”

在《答苏雪林书》中,也大抵一样的思想和态度,对《红楼梦》、对曹雪芹,已经不再是开创红学时代那样趋之若鹜了。这里不做展开,有兴趣网友可以查阅本文后附录的《答苏雪林书》,本文两封胡适书信都是来自《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页码有拼接,但无文字任何变动。

新红学把一部伟大的民族主义题材作品,猥琐到一个奴才家族的家事,的确再难挖出崇高的立意和思想,然而,被胡适忽悠起来的“主流红学”,当然不能接受他对《红楼梦》的背景定格“贫乏的思想”,于是什么佛学,神学,建筑学,医学,美学,美食学,等等,“皇帝新装”一样地意淫与呐喊,越是看不懂的地方越往通仙高度吹,这样就砖家涌现,大湿辈出了。

胡适的晚年思想,其实并非发生了对《红楼梦》研究的改变,而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到了晚年也没取得巨大的收获,而倍感沮丧和无趣。可惜,大陆的学者们,没能从胡适的言论中得到启发,反而变本加厉,把一个荒唐的猜想,意淫到了极致却当做是考证和科学了。

红学,就像钻进迷宫的老鼠,永远钻不出封锁,却又始终觉得无处不通透。

附:胡适回应苏雪林信件:

——————————————————

草根说红楼公众平台,更多红楼梦美文!

草根红楼梦公众号:caogenshuohonglou

我们的红楼梦话题天天讨论群:

一群群主微信号:lxa1972

二群群主微信号:yuanjun20100819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红学鼻祖胡适的《红楼梦》观点:曹雪芹自传说,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