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泽应
优秀的大学校长面对国家和世界教育形势当有自觉把握和价值引领的使命召唤,面对一大批学有所长的教授与老师的审视和期盼当有积极担当和诚心服务的价值锻铸,面对不断进进出出的学生及家长的希望与反思当有尊重满足和向善向上的角色塑造,其责任、职能、本务和道义需要在注重现实的同时向着传统扎根和未来探求的精神灌注,需要将大道大德、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以及大公无私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积淀与显现,由此可观,大学校长不仅是一个岗位、一种角色、一位领导,更是一种事业、一门学问、一种修炼心性的人生志业,他们需要以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怀立身处世,同时又能以一种遵循教育规律、追寻教育目的的教育自觉进而发展起一种立德树人的教育文化。优秀的大学校长大多能把担任大学校长看做是一个挑战自我和成就自我的机会,是一件将自我与他我、小我与大我有机关联进而在尊重他我中彰显自我、在追求大我中证成小我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之志业,更将其视作一种造福于学生、老师、社会和文明的千秋伟业,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培养优秀人才、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做出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和“建功必须有我”的伦理型贡献。
品读廖小平校长《大学的情怀与使命》一书,深为书中洋溢的伦理情怀、哲学智慧、教育位格以及文化使命所感动,深觉这是一本用心用情写成而又出乎自然、发乎当然、内涵应然的修身书、励志书和教育伦理学佳作。就其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
寓情于理,情理结合。这主要体现在“致辞篇”部分。其中“学以成人”“学会与会学”“人生四题”“人生的偶然与必然”“变与不变”以及构建新时代师生命运共同体都是既深情款款而又道理学理和哲理韵味十分突出的伦理美文,使人不仅感受到一种阅读的美感却又默默地受到教育,品味到智慧的滋养和道义的砥砺。作为一个有着极深哲学修养而又在伦理学上有相当造诣的大学校长,廖小平的致辞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品格和激荡人心的力量,敦品立学、崇德尚智在其中占有着拱心石的位置,情怀、情致、情愫与理性、理智、理论达到了较高层级的融合。
以小见大,小大结合。这不仅体现在“致辞篇”,也贯穿在“报告篇”和“理论篇”,也许可以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该著一个显著的特点。廖小平的致辞与报告,往往从小处和细微处入手,却总是导向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使人对其凸显的教育理念、教育情怀、教育使命产生深刻的价值认同。他关于教育生态、四有老师以及大学文化的论述或识见集宏观整体与微观具体于一体,有着以道观器、以器悟道、道器合一的觉解和性灵参透,形上的道观与形下的器览圆融互见,给人一种“胸怀洞然,彻视无间”的胸次扩展或视域叠加之收获,引发的则是日用而不觉的阅读收获或精神成长。
由凡入圣,圣凡结合。这是贯穿全书始终的精神基调和价值风骨。细读“自序”,扑面而来的是凡人气息,却又难掩朝向圣洁的气质。收入书中的多篇新生开学典礼致辞和毕业生致辞每每从其平凡中见伟大,于平实中显光明,“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语),既有“切近的当”的现实叙事,又有“识照古今”的价值追求和伦理导向,于叙事的凡境中打开了一扇通向崇高、超迈乃至伟大的修为通途。廖小平校长的致辞立足于现实的庸常自我搭建了步步进阶的天梯,教人如何即世间而超世间,学会在穿衣吃饭、读书求学中陶铸出一颗不落俗套的圣洁之心,保持一种对世俗人生的既尊重又超越的精神信念,此乃中华文明内在超越的现代觉解和价值证成,于不离凡尘的现实主义中又引发超越凡尘的理想主义,体悟到意义的赋予和价值的赋能,学以成人的精义源泉混混,滋润心田,精神的自我日渐生长……
该书自序中关于担任校长的离任感言,那一份真心实意的反思与回顾,读过之后的人们是否会产生同频共振的心灵契合乃至发自内心深处的崇敬意识呢?理在是,心若是……
( 一审:黄京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责编:胡元媛]
[来源:三湘都市报]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评丨思源高慧,意味深远——读廖小平《大学的情怀与使命》,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