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教学教案:古典诗词赏析——卢秀辉《劝金船·栖迟云壑消今夕

 

一、课程主题【主题醒目】“心境与意境的交融——深度赏析卢秀辉《劝金船·栖迟云壑消今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理解古典诗词中“意境”塑造的艺术魅力。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劝金船》的内容、意境及艺术特色。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情感体验、背景理解)。具备独立欣赏、品味古诗词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分析,培养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结合背景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心境。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诗人追求心灵宁静、超脱尘世的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中意境的构建与情感的表达。难点:理解“心境”与“意境”的关系,以及诗中隐含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

诗歌文本(配有注释)相关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意象示意图)朗读录音或视频

栖迟云壑

五、教学过程(60分钟)

【第一部分:导入激趣(10分钟)】

引发兴趣提问:“你喜欢在安静的夜晚静思、赏景吗?你会用什么词语表达自己的心境?”让学生自由畅谈,激发对静谧、超脱的向往。引入主题简要介绍古典诗词中“意境”的概念,强调“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

【第二部分:背景介绍(5分钟)】

简述卢秀辉的诗风,强调其现代诗人身份中融合古典韵味的特点。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第三部分:全文朗读与初步感知(10分钟)】

朗读:由教师或学生朗读,强调语调的抑扬顿挫。感知提问: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宁静、超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境。

漫言紫露

【第四部分:逐句赏析(20分钟)】(采用“逐句解读+意象分析+情感体验”的方式)

“栖迟云壑消今夕。”赏析:山谷深远,云雾缭绕,暗示心境的宁静悠远。情感:表现作者的闲适自在。“空翠沾衣湿。”赏析:翠色山林,湿润的空气,营造清新氤氲的氛围。情感:自然的纯净与心灵的洗涤。“漫言紫露千岩碧。”赏析:露水点缀山岩,色彩瑰丽,表现自然的瑰丽景象。情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乃坚笔题壁。”赏析:用坚硬的笔题写壁画,象征坚定的志趣或自我表达。情感:自我认同与坚持。“擘画纵横,但有响环风逆。”赏析:描绘山水画,风逆环绕,表现自然的壮阔。情感:激荡的心境。“休论点苔工拙,一品胸臆。”赏析:不论工拙,强调真情实感。情感:真诚表达。“浮生笑我霜侵白。”赏析:人生短暂,像霜侵白发,感叹生命无常。情感:淡然面对人生。“命舛偏耽逸。”赏析:命运多舛,却偏爱闲适。情感:超然态度。“任它世路多荆棘。”赏析:面对坎坷,心态坦然。情感:豁达自若。“叹徒夜词客。”赏析:夜深作诗自娱,孤寂中自得。情感:孤高自适。“万物尘中,痼疾寸心难得。”赏析:尘世烦扰,心中难以释怀。情感:对尘世的无奈。“忽听呼晴山鸟,卧看寥寂。”赏析:忽闻鸟鸣,静卧观景,意境清幽。情感:心境的平和。

【第五部分:意境与情感深入分析(10分钟)】

讨论诗中“心境”和“意境”的关系:“心境”是作者的内心状态,“意境”是由自然景物营造的外在环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表现诗人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引导学生结合诗句,体会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第六部分:互动与拓展(10分钟)】

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句诗,分析其意象、情感和在整首诗中的作用。小组代表展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理解。拓展讨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如何实现心灵的宁静?”推荐类似主题的古诗(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诗)进行比较。

【第七部分:总结与作业(5分钟)】

归纳:本课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意境”与“情感”的关系,感受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作业:选择一首古诗,写一篇赏析心得,突出意境与情感的理解。背诵《劝金船》中的经典句子,感受其韵味。

擘画纵横

六、教学反思

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关注学生的理解差异,鼓励多角度、多层次的赏析。

七、教学资源

诗歌文本(含注释)背景资料(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图片:山水画、自然风光音频:古琴音乐、山林鸟鸣声

总结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多方法的赏析,深入理解卢秀辉诗作中的“意境”与“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鼓励学生用心体会诗中超然的心境,从而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教案:古典诗词赏析——卢秀辉《劝金船·栖迟云壑消今夕,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