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入党申请书因时机、场所、载体差异而呈现出万千姿态,但共产党员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始终如磐石般不可动摇。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血与火的残酷考验,共产党人以生命践行誓言,用热血铸就忠诚,将理想信念化作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那些入党申请书里的字句,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成为永恒的精神坐标。
叶挺:烈火与热血中铸就的忠诚
叶挺,这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英雄,其人生轨迹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连。1924年,他远赴苏联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便毅然转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并担任团长。在北伐战争中,他带领的独立团连战皆捷,屡建奇功,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他都是关键的领导者,为革命的火种播撒贡献了巨大力量。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漂泊海外,尽管脱离了党的组织,但他与党内同志和进步人士的联系从未中断,心中对革命的牵挂也从未减少。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叶挺根据党的指示,出任新四军军长,再次扛起“铁军”的大旗,驰骋大江南北。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叶挺被国民党当局非法扣押,遭受长达5年多的囚禁。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国民党对他威逼利诱,试图让他屈服,但叶挺丝毫不为所动。他以一首《囚歌》明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身躯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1946年3月,经过中共中央的多方营救,叶挺终于重获自由。出狱后的第二天,他便急切地致电中共中央,表达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决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一切。中共中央复电称赞他的忠诚与奋斗,决定接受他入党。从初次入党到重回组织,叶挺在每一次面对个人荣辱甚至生死抉择时,都展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他那份字数不多的申请书,饱含着20余年革命斗争历程中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理想,成为共产党人忠诚与信仰的生动写照。
刘老庄连:用生命捍卫的入党誓言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接到命令后,顽强阻击各路敌军,成功掩护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当天,2营在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日伪军围攻,激战半日后于黄昏突围,转移至刘老庄地区。18日拂晓,日伪军尾随而来。2营迅速转移,留下4连负责掩护。4连官兵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的攻击。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和无树木、土堆、房屋掩护的不利环境,全连指战员毫不畏惧,依托交通沟顽强奋战。午后,日伪军集中所有火炮和掷弹筒,向4连阵地猛烈轰击。数百米长的交通沟几乎被炸平,连长、指导员均身负重伤,全连只剩下20余人。在这紧要关头,白思才和李云鹏代表全连未入党的战士,向营党委提出火线入党的申请。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随后,白思才组织全连剩下的官兵掩埋好牺牲的战友,砸坏多余的机枪、步枪,烧毁地图、文件,端起刺刀扑向敌群。战至傍晚,终因寡不敌众,全连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但他们在刘老庄连续击退日伪军1000余人的5次冲锋,经受了数小时的断续炮击,整整坚守12小时,毙伤日伪军170余人,成功掩护了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战后,新四军第3师7旅重新组建4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这82位勇士用生命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中的誓言,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共产党人无畏牺牲、捍卫信仰的壮丽史诗。
高玉宝:“画”出的赤诚入党心
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战士出身贫苦,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书写入党申请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但他们以一颗赤诚之心,克服重重障碍,用特殊的方式向党表明自己的心迹。1947年,20岁的高玉宝加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烽火硝烟中,他看到身边的战友很多都是共产党员,心中充满了羡慕。1948年,高玉宝所在部队解放了鞍山。残酷的战场让高玉宝迅速成长,入党的愿望也愈发强烈。战斗间隙,他向组织表达了入党的迫切愿望。鉴于他强烈的入党意愿和平时积极肯干的表现,连队决定吸收他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并让他写一份入党申请书。小时候只上过一个月学的高玉宝,识字寥寥无几。当他准备写入党申请书时,询问周围的战友,却发现识字的也没几个。高玉宝憋了一上午,最终决定自己想办法。他用符号代替文字,“画”出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虽然表达方式简单,只有“我从心眼里要入党”这8个字的含义,但每一笔都浸透着他的赤诚。党组织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不久,高玉宝以突出的表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高玉宝一边读书学习一边打仗,在随部队南征北战中笔耕不辍,写下2000余万字军旅作品,用手中的笔将家国情怀传遍千家万户。他的这份特殊入党申请书,成为了革命年代战士们对党忠诚的独特见证。
姜璇与矿工们:虎口夺金背后的信仰支撑
1939年,山东招远玲珑金矿被日军侵占。日军在招远实施“治安强化运动”,成立黄金稽管大队,对私卖黄金一律没收,对亲近和倾向共产党、八路军者“格杀勿论”。面对日军的军事占领和疯狂盗采,胶东区党组织军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反掠夺斗争。以姜璇为代表的玲珑金矿地下党员带领矿工们和日伪军进行了机智灵活的斗争,上演了一幕幕虎口夺金的拉锯战。姜璇混入矿工队伍后,很快当选矿课长,他利用职务之便秘密宣传抗日精神。矿工们对日本人满怀愤恨,听说是为了抗日筹集经费,都愿意冒险参加夺金行动。面对日军岗哨每天严格的搜身检查,为了把金粉带出去,姜璇和矿工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把金粉搓到头发里,回家洗出来;有的塞到菜窝窝里,一边吃着一边让岗哨检查;有的把金粉放到破棉袄的棉絮里,夹在双层鞋底里、送饭篮子里;有的将高品位的矿石偷偷带出来磨成粉,再提炼出金粉。面对敌人冷冰冰的枪口和明晃晃的刺刀,胶东军民不顾生命危险虎口夺金,支撑他们的是对共产党的坚定信仰。他们相信,共产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将来定会成功。这种信仰,让他们在危险面前毫不退缩,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一切。
入党申请书里的永恒信仰,是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坚守的精神家园。它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份信仰,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入党申请书里的永恒信仰: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