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99%的再审申请书,败就败在“写得太想赢”。
不是没有法理,而是写偏了重点;不是没有理由,而是胡乱堆砌;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情绪压过了逻辑。最后写出来的东西,看似声泪俱下、掷地有声,其实在法官眼里只有两个字——油腻。
那一份能打动法官、真正具备“纠错可能性”的再审申请书,应该怎么写?
请记住下面六个关键词,我称之为“再审写作的六大硬规矩”,写好它,你就已经比90%的申请人走在了前头。
一、开篇点题:再审的理由,一开始就要亮出来
别绕圈子,别讲故事,别咽哽开场。法官没时间和你一起回忆人生。
再审申请书的第一段话,就是法官最关注的部分。你必须明明白白地写出:你申请再审,具体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11条哪三条事由。
示范结构如下:
“再审申请人张三,现因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20××)×民终×号民事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一款第(八)项‘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第(六)项‘主要证据未经质证’之规定,特向贵院申请再审。”
别嫌这段“套路化”,它是你和法官建立信任的第一道门槛。你不说清楚,法官凭什么替你纠错?
二、事由不要贪多:三个以内,最多三个!
法律规定再审事由有十三种,不代表你要写满十三条。
一个案子出错,也不会在十三个方面全错,除非你是在编故事。实践中绝大多数成功改判的再审申请书,通常只有1~2个事由,极少超过3个。
堆得多,不是显得你专业,而是显得你抓不到重点、胡乱碰瓷。
想象一下你是法官,看到一份申请书列了六七个理由、每一条都打鸡血式的质疑,你是什么感觉?会觉得这是理性申诉,还是无差别扫射?
再审是纠错程序,不是你对原判“满腹怨言”的倾诉平台。别把法官当成“包青天”,他们不是来为你主持正义的,而是来审查你说的错,到底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错”。
三、标题要干净:别玩文字游戏,别堆词堆情绪
“企图混淆视听”“滥用职权妄图转嫁责任”“用障眼法嫁祸于人”……
写这些词的人,可能以为自己很博学。但法官读完,只有一个感受:你在吵架,而不是在写一份法律文书。
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把再审申请书写成了“骂状”或“宣言书”,满篇都是“义愤填膺”的控诉,没有一段是事实,没有一句是证据支撑的分析。
记住,再审申请书写作风格应当是:平实、精准、专业,而不是“声讨体”“悲情体”“咒骂体”。
四、正文结构清晰:基本事实 + 分项事由 + 针对论证
正文怎么写?建议采用以下结构:
案件基本概况(1~1.5页)
简洁讲述案件的来龙去脉、诉讼流程、争议焦点,并辅以关键时间节点。别讲冗余背景,更不要夹杂情绪词汇。第一再审事由及论证(约2页)
每一个事由作为一个独立部分写清楚,引用证据+比对原判+法律分析,三位一体。第二再审事由及论证(约2页)
同上,结构一致,重点清晰。第三再审事由(可选)若确有其事,务必压缩简明,避免延伸发散。结尾:再审请求事项及法律依据说明写的时候就要想着“法官怎么快速看懂”。每一个事由都是一个“故事+证据+结论”,逻辑顺畅、层次清楚,法官读完自然知道你讲的有没有理。
五、别乱加法理分析:不写论文,不卖弄学识
很多人喜欢在再审申请书里大篇幅引用英美法系、德日法学理论、台湾地区的司法解释,以为这样显示水平高,实则适得其反。
再审不是学术辩论,不是让你教法官法律知识。
如果一个错要靠你“深入比较法”“套模型”去说服法官,这个案子多半没有明显错误。再审的核心在于“肉眼可见的错误”“法律适用明确错用”,不是“理解有分歧”的问题。
比如:
原审把“赠与合同”当成“买卖合同”判了,错误显而易见。
原审依据失效法律条文认定权利义务关系,错得直接。
原审主文和查明事实严重不符,逻辑断裂。
你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明摆着的错”用证据+法条清楚交代出来,而不是拿《大学法学评论》的口吻教育法官。
六、控制篇幅,行文流畅:8到9页为限,切勿啰嗦
再审申请书的黄金篇幅是:一般情况下8页到9页,不超过10页。
篇幅一长,法官就没耐心看。写多不是错,关键是要做到“字字有用”。冗词赘句、重复说法、空洞概括、兜圈子讲理,都是“硬伤”。
真正的高手写申请书,是一针见血、行云流水。字字落地,句句有据,整个结构读下来像“咬合良好的齿轮”,不偏不倚,不急不躁,才叫专业。
王怀玉律师特别提醒:
再审是一道翻案之门,而再审申请书,就是你撬动这道门的钥匙。别想着靠堆砌条款、诉诸情绪、铺陈理论去取胜,能打开这道门的,永远是“明确的错+精准的打”。
建议收藏、转发,也欢迎交流你在申诉中遇到的困难和突破点。
——王怀玉律师,专注于申诉、再审、翻案的法律实务
如您正在寻找翻案突破口,我们提供公益“阅卷+诊断+再审方案”定制服务。
——看懂判决、抓准错点、量身打造再审申请书!(律师人王怀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审申请书怎么写?抓住这“六大要点”,让法官一眼看出你的专业,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