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育儿亲子

小班娃的睡前十分钟:三个接地气游戏让我家小魔王秒变乖宝宝

 

我家儿子上小班那会儿,每天晚上睡觉前那叫一个闹腾啊!跟打了鸡血似的满床打滚,我和他爸轮流上阵都搞不定。直到幼儿园老师悄悄告诉我几个"魔法小游戏",现在每天晚上十分钟,小家伙自己就乖乖躺平了。今天就把这几个压箱底的宝贝分享给各位被娃折磨的爸妈们,特别适合3-4岁的小班娃,保证接地气、好操作!

第一个游戏叫"影子变变变",准备工具就是你的手机手电筒。关掉大灯,把手机灯对着白墙,我和儿子轮流用手比划各种形状。最开始就学小兔子、小狗这种简单的,后来发展到他发明"长颈鹿影子"(其实就是把脖子伸老长)。这游戏妙在哪呢?一来能让孩子从疯玩状态静下来,二来锻炼手指灵活度。我们幼儿园老师说过,小班孩子手指肌肉还在发育,这种游戏比强行练写字强多了。玩个五分钟左右,娃的眼睛就会自然适应昏暗光线,为睡觉做好铺垫。注意啊,千万别玩太high,我家有一次演"恐龙大战"演过头,反而更兴奋了...

第二个是"被子隧道",这个绝对是我家娃的最爱!把被子搭成隧道形状,让他最爱的玩具小车"开过去"。进阶版可以加入认知训练,比如我说"红色小车优先通行",他就得在一堆车里挑出红色的。这招特别治那些不愿意躺下的娃,因为最后一定会演变成"小车要睡觉啦,我们给它盖被子好不好?",顺理成章就把娃拐到被窝里了。上个月家长会,隔壁班妈妈还跟我说,用这招治好了她家娃的蹬被子毛病。

第三个游戏特别简单叫"哪里在响"。让娃躺平后,拿个会发声的小玩具(比如铃铛)在他身体不同部位轻轻响,让他猜位置。从最开始的"左边右边"到现在能准确说"在膝盖后面",这游戏不知不觉培养了空间感知能力。我们班主任李老师说过,小班孩子对身体的认知很重要,这个比枯燥地说"这是手这是脚"有意思多了。关键是!玩着玩着娃就眼皮打架了,通常撑不到第五轮就呼呼大睡。

这几个游戏我坚持了小半年,发现三大意外收获:首先是娃的观察力变强了,现在走在路上会主动说"妈妈你看树叶的影子像小鱼";其次是睡前战争彻底消失,有时候我加班回来,发现娃已经自己玩着影子游戏快睡着了;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特别好的亲子默契,现在他一撅屁股我就知道要玩哪个游戏。

当然啦,每个娃脾气不一样。我闺蜜照搬这套,结果她家闺女对影子游戏完全无感,后来把"被子隧道"改成"公主城堡"才奏效。所以关键是多观察自家娃的喜好,我们班家长群里就有人把"哪里在响"改编成"奥特曼能量检测",效果奇佳。

最后唠叨句大实话:这些游戏不是安眠药,别指望立竿见影。我家也是坚持了两周才见效,刚开始娃还是会玩嗨了收不住。这时候记住幼儿园王园长说的:"规矩要温柔而坚定",说好玩三轮就玩三轮,慢慢的孩子生物钟就会调整过来。

现在每天关灯前,儿子都会主动问:"妈妈今天玩影子还是隧道?"这种小仪式感,比起以前鸡飞狗跳的睡前时光,真是幸福太多了。各位正在经历"睡前大战"的爸妈们,不妨今晚就试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娃的睡前十分钟:三个接地气游戏让我家小魔王秒变乖宝宝,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