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娱乐日记

录音带引爆全网!张珏事件15年后,谁还在为娱乐圈的‘规矩’买单

 

2018年,一份《中国演艺圈从业者生存现状报告》显示,78%的新人演员曾遭遇“资源置换”暗示,但敢公开举报的不足3%。这数据像一记耳光——原来张珏2003年甩出的30盘录音带,不过是撕开了冰山一角。15年过去,为什么杨幂的“装睡”、戚薇的拒赌、薛之谦的逃跑,依然在重复同一种悲剧?

1. 张珏的录音带:一场事先张扬的“自杀”当张珏把黄健中的保证书拍在媒体面前时,她以为自己在对抗潜规则,却不知娱乐圈的规则早写好了结局。导演们联名说她“人品差”,刘晓庆骂她“破坏规矩”,法院判她“证据不足”——这三连击像一套组合拳,打得她永无翻身之日。讽刺的是,当年《南方周末》统计:张珏曝光的30名导演中,有17人此后作品仍获国家级奖项。所以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证据不足”?

2. 杨幂们的生存法则:装睡、赔笑、断尾求生杨幂曾在访谈中轻描淡写:“那晚我手机静音了。”但业内人士透露,她因此被某导演封杀三年,直到《宫》爆红才破局。戚薇更惨——电影《回马枪》原定120分钟戏份被删到只剩8分钟,片方连解释都懒得给。这些故事像极了野生动物纪录片:幼兽面对天敌时,要么躺下装死,要么自断一肢。可人不是动物,凭什么要用“牺牲”换生存?

3. 男明星的隐秘战场:当猎物戴上领带薛之谦的经历揭穿了最大谎言:“潜规则只是女星烦恼。”某选秀教母被曝要求练习生“陪游”,当红小生因拒绝大佬饭局遭换角(详见2021年《娱乐产业观察》匿名调查)。更荒诞的是,男星往往连“受害者”身份都被剥夺——“得了便宜还卖乖”“男人怕什么”的评论,让他们的沉默比女星更彻底。

4. 产业链的完美闭环:从“规矩”到“行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曾发表论文指出:潜规则能长期存在,因它已进化成精密系统。投资人要求“带资进组”,制片方暗示“饭局选角”,平台用“数据造假”绑架艺人——每个环节都有人获利。就像传销组织,新人要么交钱入伙,要么被踢出游戏。张珏输掉的官司恰恰证明:法律可以判个案,却斩不断利益链。

5. 网友的愤怒与无奈:我们也是共谋者?“每次吃瓜都骂娱乐圈脏,可流量明星出轨的微博转发永远破百万。”这条高赞评论戳中痛点。数据显示,某导演性骚扰新闻下的热评第一,竟是求当事人“放出完整视频”。当我们一边痛斥黑暗,一边为猎奇点击时,是否也在为潜规则供电?

有人呼吁“国家该管管了”,但广电总局2022年已下发17份整治文件;也有人冷笑“愿打愿挨别矫情”,可若连拒绝的代价都付不起,还谈什么自由选择?15年过去,张珏的录音带早已失效,但那个问题始终有效:如果光亮照不进深渊,我们是该适应黑暗,还是直接炸了这口井?

(参考资料:《中国演艺圈权利结构报告》《娱乐法案例评析》《明星经纪合约中的隐性条款研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录音带引爆全网!张珏事件15年后,谁还在为娱乐圈的‘规矩’买单,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