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210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近几年来,甲型流感的传播愈发频繁,尤其在秋冬季节集中爆发,感染人数屡创新高。很多人觉得甲流就是“重感冒”,只要多喝水、睡一觉就能好,殊不知这种轻视往往会让病情悄悄恶化,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甲流不是普通感冒,症状发展快、传播力强、并发症重。如果感染后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问题,尤其对老人、儿童和有基础病的人来说,威胁更大。
那么,得了甲流后哪些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哪些行为千万不能做?今天就来给大家讲清楚。
一、甲流不是“扛一扛就过去”的病
甲型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染力极强。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甲流的传播速度是普通感冒的3倍以上,发病24小时内病毒载量迅速攀升,极易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这不是说说而已,一旦感染,很多人会在短时间内高烧不退、浑身酸痛,感觉像是“被车撞过”,完全没有力气。尤其是小孩和老人,抵抗力差,病毒容易快速向肺部甚至神经系统扩散。
更可怕的是,甲流并不总是按照“感冒的剧本”来演。部分患者初期只是咽痛、乏力,没有明显发烧,结果几天后突然恶化,等到发现时,病情已经失控。
二、出现这6种症状,必须马上就医
得了甲流,并不是所有人都得跑医院。但如果你或者家人出现以下情况,千万别再犹豫,立刻就医。
1. 高烧持续超过3天
甲流的高烧一般在39℃以上。如果服药后仍然反复发热超过72小时,说明病毒量可能没有有效控制,可能已经引发病毒性肺炎或其他并发症。
2. 呼吸急促或气喘
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肺部感染或呼吸道阻塞的信号,尤其儿童更容易因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3. 胸痛或心跳异常
病毒可能已经影响到心肌,引发病毒性心肌炎,这是甲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4. 持续呕吐或腹泻
甲流不仅侵犯呼吸系统,也会影响消化道。持续呕吐容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尤其儿童更易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危险表现。
5. 精神状态异常
如果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抽搐等情况,很可能是病毒已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需立即前往医院排查病毒性脑炎。
6. 原有基础疾病加重
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如果在感染甲流后病情突然波动加重,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这些人群本身免疫力较差,甲流极易引发严重后果。
三、得了甲流,这6件事千万不能做
很多人在感染甲流后,觉得“熬一熬就好了”,结果越养越重。以下这6件事,是甲流恢复期的“大忌”,做错一步都可能让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1. 盲目扛着不吃药
甲流是病毒感染,不是靠意志力能扛过去的。特别是高热不退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这类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2. 擅自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增加继发感染风险。是否需要抗生素,应由医生判断。
3. 大量进补
“喝鸡汤”“吃人参”“补气血”听上去是好事,但甲流期间身体正处于高负荷状态,过度进补反而加重代谢负担,易引发消化不良、肝肾负担等问题。
4. 熬夜、劳累
甲流恢复期最需要的是休息。熬夜或强行工作只会拖慢恢复进度,甚至引起病情反复。很多人就是因为“病没好就去上班”,结果烧退了又烧。
5. 窝在屋里不开窗
病毒在密闭空间里更容易传播和繁殖。保持室内通风,每天至少开窗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助于稀释空气中病毒浓度,减少家人交叉感染风险。
6. 随便吃退烧药
退烧药不能当糖吃。部分退烧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长期或超量使用容易损伤肝脏。正确做法是根据体温情况和身体反应,按说明或医生建议服用。
四、做好这几点,甲流恢复快一半
甲流虽然凶猛,但也不是没办法应对。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注意休息和饮食,才能真正缩短病程,避免后遗症。
感染期间,饮食要清淡,多喝水、多摄入维生素C,多吃新鲜果蔬,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对消化系统的负担。
居家期间,可适当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保持呼吸道湿润,缓解鼻塞、咽痛症状。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别硬扛,及时就医才是正解。
五、甲流不是“吓唬人”,更不是“小病”
甲流之所以危险,不在于它出现得多,而在于它变化快、后果重。轻则高烧难退、咳嗽不停,重则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死亡。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3年版)》,甲流的重症率及住院率远高于普通感冒,尤其在0-5岁儿童和65岁以上人群中,住院率可达10%以上。
所以,别再把甲流当成“普通感冒”,更不能抱有“能扛就扛”的心态。科学应对、合理用药、关注症状变化,才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关键。
资料来源:
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3年版)》[EB/OL]. 2023-11-08.
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EB/OL].
③. 卫健委疾控局.《2024年全国流感监测周报》第10期[EB/OL].
④. 刘建平,王丽.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J]. 实用临床医学,2023,24(3):125-128.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甲流中招以后,6种症状需就医,6件事情不能做,千万不能大意,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