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吐到崩溃,终于到了孕中期,是不是可以放松了?” 很多孕妈进入 13 周后,会因孕吐缓解、精力恢复而觉得 “孕期最舒服的阶段来了”,甚至开始忽视一些重要细节。其实孕中期(13-27 周)是胎儿发育的 “加速期”(体重从 13 周的 25 克增长到 27 周的 900 克),也是孕妈身体变化的 “关键期”(子宫增大可能引发腰酸、水肿),做好护理能为孕晚期和分娩打下基础。
产科医生指出:孕中期的核心是 “兼顾胎儿发育和孕妈舒适”—— 既要保证营养(满足胎儿器官发育需求),又要适度运动(预防孕期并发症),同时做好产检(排查畸形)。忽略这些细节,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孕妈体重增长过快等问题。
孕中期需重点关注 6 件事,每件事都关系到母婴健康,新手孕妈尤其要留意。
一、产检别偷懒:这 2 次重要检查,错过可能影响胎儿健康
孕中期产检频率为 “每月 1 次”,但其中 2 次检查(唐氏筛查、大排畸)至关重要,需严格按时间进行:
1. 15-20 周:唐氏筛查(或无创 DNA),排查染色体异常
唐氏筛查通过抽血(检测母体血清中的 3 项指标),结合孕周、年龄,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21 - 三体)的风险(准确率约 60%-70%)。若结果为 “高风险”,需进一步做无创 DNA(准确率 99%)或羊水穿刺(确诊金标准)。注意:高龄孕妈(≥35 岁)直接建议做无创 DNA 或羊水穿刺(唐氏筛查对高龄的准确率较低);筛查无需空腹(吃饭不影响结果),但需提前预约(部分医院需排队)。
2. 20-24 周:大排畸(系统超声),排查结构畸形
大排畸是孕期最全面的超声检查,医生会逐一观察胎儿的头部(脑室是否扩张)、心脏(四腔心是否正常)、脊柱(有无缺损)、四肢(长骨是否完整)等 20 多个部位,排查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脊柱裂等严重畸形(准确率约 80%-90%)。技巧:检查前可吃块巧克力(让胎儿活动,便于医生观察),若胎儿姿势不佳(比如背对探头),需散步 30 分钟后重查;大排畸无需憋尿(子宫已足够大),但需预留 1-2 小时(检查时间较长)。
二、饮食 “补够不超标”:重点补 3 种营养素,控制体重增长
孕中期胎儿快速发育(尤其大脑和骨骼),需增加营养,但 “补太多” 会导致孕妈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妊娠糖尿病、高血压风险)。每天比孕前多摄入 300 千卡(约 1 碗杂粮饭 + 1 个鸡蛋)即可,重点补充 3 种营养素:
1. 蛋白质:每天增加 25 克(相当于 1 个鸡蛋 + 1 块巴掌大的肉)
胎儿的细胞、器官发育需要大量蛋白质(比如 13-27 周,胎儿蛋白质积累从 5 克增加到 100 克),缺乏可能导致发育迟缓。推荐食物:优质蛋白:鸡蛋(每天 1-2 个)、鱼类(每周 2-3 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含 DHA,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瘦肉(猪牛羊瘦肉,每天 50-75 克);植物蛋白:豆腐(每天 100 克)、豆浆(每天 200ml),适合不爱吃肉的孕妈。2. 钙:每天 1000mg(比孕前多 200mg),预防腿抽筋
孕中期胎儿骨骼开始钙化(20 周后牙齿和骨骼快速发育),需从母体获取大量钙,孕妈钙摄入不足会导致腿抽筋、牙齿松动。推荐食物:牛奶(每天 500ml,含钙 540mg)、酸奶(无糖款,每天 100g);绿叶菜(菠菜需焯水去草酸,每天 200g 约含钙 100mg)、豆腐(北豆腐含钙 138mg/100g)。若饮食摄入不足(比如不爱喝牛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每天 300-500mg),随餐吃(吸收更好)。
3. 铁:每天 24mg(比孕前多 11mg),预防缺铁性贫血
孕中期血容量增加(孕妈血液被稀释),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影响胎儿供氧(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推荐食物:红肉(牛肉、羊肉,每 100g 含 3-4mg 铁,吸收率 20%);动物肝脏(猪肝每 100g 含 22.6mg 铁,每周吃 1 次,每次 20g 即可,避免过量);搭配维生素 C(比如吃瘦肉时配番茄、橙子),能让铁吸收率提升 3 倍。4. 控制体重:每周增重不超过 0.5 公斤,避免 “猛长肉”
孕中期总增重建议为 4-5 公斤(整个孕期增重 11.5-16 公斤),每周增重 0.3-0.5 公斤为宜。过量增重(比如每周超过 1 公斤)易引发妊娠糖尿病(胎儿可能过大)、高血压。技巧:用 “小份多餐” 代替 “暴饮暴食”(每天 5-6 餐,正餐 7 分饱,加餐选水果、坚果),避免高糖高脂(蛋糕、奶茶、油炸食品)。
三、运动 “适量”:选对项目能助产,过度或不动都有害
孕中期胎盘已形成(胎儿相对稳定),是孕期最适合运动的阶段。适度运动能增强盆底肌、腹肌力量(利于顺产),预防便秘、水肿,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宫缩)。
1. 推荐 3 类安全运动,每天 30 分钟即可
孕妇瑜伽(初级):选择 “孕中期专用体式”(猫牛式、蝴蝶式、站立侧伸展),能缓解腰酸(子宫增大导致腰部压力增加)、改善骨盆血液循环,每周 3-4 次,每次 20-30 分钟(避免倒立、腹部着地的动作)。散步:每天 1 次,每次 30 分钟(分早晚两段,避免正午高温),速度以 “不喘” 为宜(能正常说话),选择平坦路面(穿防滑孕妇鞋),可在饭后 1 小时进行(帮助消化,预防血糖升高)。凯格尔运动:每天 3 次,每次 10 分钟(收缩盆底肌 5 秒,放松 3 秒,重复 10 次为 1 组),能增强盆底肌(预防产后漏尿),尤其适合孕中期开始练习(胎儿还未过大,练习更轻松)。2. 3 类运动需避免,可能伤害胎儿
剧烈运动(跑步、跳跃、跳绳):可能引发宫缩,增加胎盘早剥风险;水中运动(游泳除外):比如潜水(水压可能影响胎儿)、温泉(水温超过 38℃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平衡类运动(骑马、自行车):孕中期腹部增大,平衡能力下降,易摔倒(尤其孕晚期更危险)。四、生活细节 “护好自己”:这 3 个部位需重点呵护,避免不适
随着子宫增大(20 周宫底平脐,27 周宫底达肚脐上 3 横指),孕妈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腰酸、腿肿、烧心),做好细节护理能减轻痛苦:
1. 腰部:用 “托腹带” 减轻压力,避免久站久坐
子宫增大后,腰部需承受额外重量(27 周子宫约重 1 公斤),易出现腰肌劳损(腰酸、背痛)。久站时(比如做饭、洗碗)可戴 “孕妇托腹带”(选透气款,松紧以 “能插入 2 指” 为宜),分担子宫对腰部的压力;久坐(比如办公)需在腰后垫靠枕(保持腰部自然弯曲),每 30 分钟起身活动 1 次。2. 腿部:预防水肿和静脉曲张,睡前抬高双腿
孕中期血浆容量增加(比孕前多 50%),易出现 “生理性水肿”(傍晚脚踝、小腿肿胀),久站久坐会加重(血液回流受阻)。缓解方法:每天睡前用温水泡脚 10 分钟(水温 38℃左右),然后平躺,脚下垫枕头(抬高 15-20 厘米),保持 15 分钟(促进血液回流);避免穿过紧的袜子(尤其脚踝处别勒),选择宽松的棉质长裤。
3. 皮肤:预防妊娠纹,做好保湿和防晒
孕中期腹部、乳房、大腿内侧的皮肤因牵拉(子宫增大)可能出现妊娠纹(红色条纹),从 16 周开始每天涂抹保湿霜(含维生素 E、积雪草成分),洗澡时水温别太高(38℃以下,避免破坏皮肤油脂层),不用搓澡巾(轻轻擦拭即可)。外出需防晒(紫外线会加重色素沉着,比如乳头、腹部中线变黑),选 “孕妇专用防晒霜”(物理防晒,含氧化锌、二氧化钛,不刺激皮肤),或戴帽子、打伞(避免化学防晒成分)。五、警惕 “异常信号”:出现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孕中期虽相对稳定,但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异常(比如胎盘早剥、胎儿缺氧),需及时就诊:
1. 腹痛 + 阴道出血:可能是胎盘早剥或先兆流产
若腹痛为 “阵发性宫缩痛”(肚子发紧、发硬),伴随少量出血(粉色或褐色分泌物),可能是先兆流产(需保胎治疗);若突发剧烈腹痛(持续性),伴随大量出血(鲜红色),可能是胎盘早剥(危及母婴生命,需立即手术)。2. 胎动异常:突然增多或减少,可能是胎儿缺氧
孕 18-20 周开始能感觉到胎动(初产妇稍晚,经产妇稍早),27 周时胎动约每小时 3-5 次。若胎动突然变得剧烈(持续挣扎状)或明显减少(12 小时少于 10 次),可能是胎儿缺氧(比如脐带绕颈过紧),需立即做 B 超或胎心监护。3. 头晕 + 视物模糊:可能是妊娠高血压
孕中期需关注血压(正常<140/90mmHg),若出现头晕、头痛、看东西模糊,同时血压升高,可能是妊娠高血压(会影响胎盘血流,导致胎儿发育迟缓),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降压药,限制盐分摄入)。六、心理调节:别忽视 “孕中期焦虑”,3 个方法保持好心情
很多人以为 “孕中期最轻松”,其实部分孕妈会因 “担心胎儿畸形”“身材变化” 陷入焦虑(尤其做完大排畸等待结果时)。长期焦虑会导致体内皮质醇升高(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需及时调节:
1. 学习孕产知识,减少 “未知恐惧”
读权威孕产书籍(比如《美国育儿百科》)、参加医院孕妇学校(了解分娩过程),知道 “多数胎儿都是健康的”(大排畸通过率约 95%),避免被网络上的 “负面案例” 吓到(幸存者偏差导致负面信息更易传播)。2. 和家人 “有效沟通”,分担心理压力
向老公表达需求(比如 “我希望你陪我去产检”“晚上帮我按摩一下腰”),而非抱怨(“你根本不关心我”);和其他孕妈交流(比如参加孕妈群),发现 “大家都有类似焦虑”,会减少孤独感(但别过度比较 “肚子大小”“胎动次数”,每个胎儿发育节奏不同)。3. 留 “自我时间”,做喜欢的事放松
每天抽 30 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听音乐、画画),暂时放下 “孕妈” 身份,关注自身感受。研究显示:孕妈心情愉悦时,胎盘血流更通畅(胎儿获取的氧气和营养更充足),比 “整天紧张胎儿” 更有益。七、孕中期常见不适及应对:别硬扛,这些方法能缓解
1. 烧心(胃酸反流):孕中期子宫增大压迫胃部,导致胃酸上涌
应对:少吃多餐(避免胃过饱),饭后别立刻躺(坐 30 分钟),睡前 2 小时不进食,少吃辛辣、酸性食物(比如番茄、柑橘),可吃 1 片苏打饼干(中和胃酸)。2. 便秘:孕期激素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子宫压迫肠道
应对:每天喝 2000ml 水(分多次),多吃膳食纤维(燕麦、芹菜、火龙果),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早上或饭后 15 分钟),必要时用孕妇专用开塞露(别用泻药,可能导致宫缩)。3. 腿抽筋:缺钙或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夜间更常见)
应对:睡前按摩小腿(从脚踝向膝盖方向推),补钙(每天 1000mg),避免长时间站立(减少腿部疲劳),抽筋时立即伸直腿(脚尖向身体方向勾),缓解肌肉痉挛。总结
孕中期(13-27 周)的核心是 “兼顾胎儿发育和孕妈健康”:做好产检(唐氏筛查、大排畸),保证营养(蛋白质、钙、铁),适度运动(瑜伽、散步),关注异常信号(腹痛、胎动异常),同时调节心情。这段时间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孕晚期的舒适度和分娩的顺利度。
从感受第一次胎动的惊喜,到大排畸通过的安心,孕中期的每一天都在见证生命的成长。享受这段相对轻松的时光,为自己和宝宝做好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孕中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是第一次感觉到胎动,还是做大排畸时的紧张?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孕中期(13-27 周)注意事项:做好 6 件事,胎儿发育好,妈妈少受罪,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