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属地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济南大学“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文/邵怡张仁龙
当古老的黑陶纹样遇上青春的探索目光,当沉睡的文明遗址邂逅炽热的实践脚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龙山大地悄然开启。龙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以精美的黑陶、先进的制陶技术和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闻名于世,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和灿烂的文明成就。济南大学“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循着龙山文化的历史脉络,踏上“陶韵泉声,文脉相济”实践之旅,在城子崖的黄土中触摸文明根脉,在德功黑陶艺术馆的匠心里感悟传承力量,在冯家村幸福院的烟火间感受民生温度,用脚步丈量文化传承之路,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之责。
7月6日,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如何让古老的龙山文化在当代焕发新光彩”这一命题,走进济南开埠博物馆调研,体验立体沙盘、互动投影,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沉浸式体验创新传播形式,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让文化在服务社会、惠及民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文化的生命力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中得以长久延续。在济南市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观摩馆藏龙山时期文物展陈,聆听讲解员对黑陶“薄如纸、亮如漆”工艺特点的解析,俯身观看黑陶的造型设计,记录文物保护与展示的结合经验。山东省博物馆“龙山文化”展厅内,成员们围着蛋壳黑陶杯、玉器等文物驻足良久。面对城子崖遗址发掘的图文资料,实践团成员们俯身逐行阅读,梳理龙山文化从城子崖遗址发掘到各地遗存发现的历程,了解其以山东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学术研究现状。
此外,成员们还走进山东省美术馆,探寻龙山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转化案例。从以黑陶纹样为灵感的现代设计,到融入龙山文化精神的装置艺术,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碰撞的火花,为思考龙山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相比城市博物馆的“高大上”,田间地头的龙山文化博物馆是有点“土”的——不仅坐落在乡村,所陈列的展品也都是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但也正因为足够“土”,它成为龙山文化和齐鲁文脉的“代言人”,它浓缩并集中记录了历史沿革、属地文化和民俗风情,那些本就充满故事的场馆和里面的各种物件,是乡土记忆和文化根脉的具象化,既留住了时间,也留住了这份独特的情感链接。7月7日,实践团成员来到龙山村镇实践调研,在阡陌之间将文化认知转化为实践行动。
沿着9000年的历史轴线缓缓前行,从西河、小荆山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曙光,到城子崖遗址出土的黑陶残片与城墙夯土,再到东平陵城的汉代文明延续,一幅完整的龙山文化发展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解读,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详细了解了龙山文化从首次发掘到当代持续研究的学术脉络,更直观感受到考古工作者“手铲释天书”的艰辛与执着,领略了龙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遗址诉说历史厚度,手艺传承重赋生命。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德功、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新苗,将寻常黄土幻化为“薄如纸、亮如漆”的精美艺术品,他们的作品生动演绎了“一抔黄土变瑰宝”的奇迹。在艺术馆内,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触摸龙山黑陶细腻温润的质感,在指尖与陶面的触碰中,感受那精湛工艺背后沉淀的深厚文化内涵。非遗传承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深深烙印在成员心间,让大家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承创新中肩负的责任。
方寸之间尽显匠心,人间烟火更暖人心。作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保障服务的标杆,冯家村幸福院的食堂里,饭菜香气弥漫。实践团成员们将捐赠的食材整齐摆放,坐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一起吃饭聊天,讲解养老和防金融诈骗知识。村书记欣慰地对实践团成员们说:“文化传承不是嘴上说说,得像这食堂里的热饭一样,实实在在送到人跟前。你们年轻人有知识、有闯劲,更要把文化的根扎进生活里,干一件是一件,用行动担起这份传承的责任,让老祖宗的智慧真真切切滋养当下的日子。”这份浸润在烟火气里的民生温度,正是传统文化生命力在当代社会最生动的延续。
实践团最后一站来到被誉为 “黄河流域文明标尺” 的焦家遗址。这座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的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黄河流域样本。站在发掘现场,成员们认真聆听考古人员讲解,目光聚焦于承载远古信息的遗迹与文物:大汶口文化墓葬中“三重棺椁”、精美陶器及象征权力的玉钺,彰显出明显的社会分化;新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城址,作为黄河下游迄今最早史前城址,为探寻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
至此,成员们对中华文明起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龙山文化遗址的开发传承全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从遗址到工坊,从博物馆到乡村,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文明”,更是“活着的文化”,大家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守正”,是像保护城子崖遗址那样珍视每一处文化遗存,像非遗传承人那样坚守匠心;而“创新”则是像黑陶工艺那样让传统走进生活,像冯家村那样让文化理念融入社会治理,代代相传。
“我们将在校园里讲好文明故事,在实践中探索传承路径,结合创业计划、IP设计、专题宣讲、活动策划、提案撰写等形式,以青春之力让龙山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用实际行动书写文化传承的青春答卷。”在经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后,团队成员对“第二故乡”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情感链接,对投身于龙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充满斗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贡献文化传承青春力量!济南大学“青马工程”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