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亲测,坚持这5大家居原则,幸福感翻番!
如今,很多年轻人装修时总想着追潮流、搞独特,结果装完发现要么不好用,要么很快过时,反而让生活变得麻烦。纵观近20年的家居趋势,那些能长期让人觉得舒服的设计,往往不是最花哨的,而是最懂生活的。作为踩过坑的过来人,我总结了5个亲测有效的家居原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技巧,却能实实在在提升幸福感。
很多人家的橱柜、浴室柜贴着地面,不仅显得空间压抑,打扫时还得弯腰钻缝隙——这是我之前装修最后悔的事。后来把厨房吊柜、卫生间浴室柜改成悬空设计,底部留出10-15cm的空间,瞬间感觉地面“活”了:能放常穿的拖鞋、扫地机器人,甚至孩子的玩具车,收纳更灵活;视线也更通透,再也没有以前的压抑感。这种设计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让空间学会“留白”,比落地柜更懂生活。
我家之前用的是普通衣柜,衣服堆得像小山,找件外套得翻半天。后来在卧室里隔出1㎡做衣帽间,用开放式货架加布帘,没想到收纳能力比之前强了一倍:衣服分类挂好,裤子、裙子、外套一目了然,连单独的衣架都省了;甚至能塞下一个小书桌,平时可以在这里看书、叠衣服。哪怕是出租屋,用衣柜隔板加挂钩,也能做出一个简易衣帽间——不是要多大,而是要“够装”。
以前进门直接踩客厅,鞋底的灰尘总带得家里到处都是,每天得扫好几次。后来做了下沉式玄关,把落尘区地面稍作下沉(大概3-5cm),再铺深色瓷砖,和客厅的浅色地板形成对比。没想到效果这么好:鞋底的灰尘全留在下沉区,每天用吸尘器吸一下就干净;而且深色瓷砖能提醒家人“这里要换鞋”,根本不会踩空绊倒。装修时师傅说,其实就是地面找平多花了点功夫,一点都不复杂,却解决了我最头疼的清洁问题。
我家卫生间只有4㎡,以前没做干湿分离,洗完澡到处是水,家人早上抢着用还得等。后来用玻璃隔断把淋浴区隔开,做了二分离,瞬间变“高效”:有人洗澡的时候,其他人能刷牙洗脸;淋浴区的水不会溅到洗手台,台面再也不会湿漉漉的。哪怕是小卫生间,用淋浴帘加挡水条也能实现——不是要多高级,而是要“好用”。现在每次用卫生间,都觉得比以前舒服多了。
装修得再好看,要是堆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也会显得乱。我以前爱买各种“网红家具”,结果放了半年都没用到,占地方还积灰。后来学会“买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吗?”“能用多久?”“有没有替代品?”现在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但每一件都是常用的、喜欢的:旧衣服捐给慈善机构,过期的日用品扔掉,连沙发上的靠垫都只留两个——不是要“极简”,而是要“不浪费”。断舍离之后,家里更整洁了,心情也跟着变轻松。
这些原则不是什么“装修必做清单”,而是我踩过坑之后的“生活经验”。装修不用追求“完美”,也不用追“潮流”,只要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哪怕只做到其中几点,也能感受到幸福感的提升。毕竟,家的意义不是装得有多好看,而是住得有多舒服——那些能让你每天回家都觉得“放松”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为一个过来人,坚持这五大家居生活原则,幸福感提升不止一倍,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