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养生

处暑养生宝典:遵循“3吃”原则,远离“4怕”陷阱,健康自然来~

 

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暑去凉来,但高热的余威尚存,气候复杂多变。这个时节,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开始转换,人体也需顺应自然变化,调整养生策略。

处暑“4怕”,避之安度秋凉

01

怕“秋燥”伤肺

处暑后,秋燥渐起,人体易受到燥邪侵袭,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此处暑时节要注意润肺养肺,避免秋燥伤肺。可以多吃梨、百合、银耳等白色食物,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多喝水,适量运动以促进排汗排毒。

怕“寒冷”致病

02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衣,尤其是保护好腹部、背部和脚部,以防寒邪入侵。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部分人仍习惯于贪凉饮冷,如过量食用冰淇淋、冷饮或长时间吹空调。这样做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处暑时节应适量饮用温开水,避免过度贪凉。同时,饮食上应以温补为主,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等以温养脾胃。

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03

怕“秋乏”缠身

处暑时节,由于夏季消耗了大量体力和精力,加上天气由热转凉,人体容易出现疲倦、乏力的现象,即“秋乏”。此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缓解秋乏。

怕“情绪”波动

04

秋季易使人产生悲秋之感,情绪波动较大。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过度的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因此,处暑时节应注重心理调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悲伤或焦虑。可以通过阅读、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助身心健康。

处暑“3吃”,滋养身心迎金秋

01

吃鸭滋阴,利水消肿

处暑时节,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这并非偶然。鸭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除痨热骨蒸、消水肿、止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在中医看来,处暑后秋燥渐起,人体易受燥邪侵袭,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症状。此时食用鸭肉,正好可以滋阴润燥,利水消肿,为身体带来一丝清凉与滋润。

在烹饪鸭肉时,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适合采用炖、煮、蒸等烹饪方式制作鸭肉,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还可以搭配一些具有滋阴润燥、清热生津功效的食材,如白萝卜、冬瓜、百合等,更好地发挥鸭肉的滋补作用。

推荐食谱:冬瓜薏米老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冬瓜500克、薏米100克、姜几片、盐适量。

做法:老鸭洗净切块,冬瓜去皮切块,薏米提前浸泡。将老鸭、薏米、姜片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再加入冬瓜继续炖煮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此汤不仅美味,还能滋阴润燥,清热解暑。

吃梨润肺,清热生津

02

梨被誉为“天然矿泉水”,其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养血生肌的功效。处暑多吃梨,可有效缓解因秋燥出现的咽干、鼻燥、干咳等症状。

推荐吃法:冰糖炖雪梨。

材料:雪梨1个、冰糖适量、枸杞几粒。

做法: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冰糖和适量清水,盖上盖子,放入蒸锅中隔水炖煮30分钟,最后撒上几粒枸杞即可。这道甜品不仅口感清甜,还能润肺止咳,是秋季养生的佳品。

03

吃葡萄补气血,清热解毒

葡萄是秋季的时令水果,其性味甘酸平,入肺、脾、肾经,具有补气血、强筋骨、益肝肾、利小便、舒筋活血、暖胃健脾、除烦解渴的功效。处暑时节,适量食用葡萄,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维生素,还能清热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力。

小贴士:葡萄虽好,但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同时,葡萄皮和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如白藜芦醇等抗氧化物质,建议洗净后带皮籽食用,或选择葡萄籽提取物作为日常保健品。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自网络,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本条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养生宝典:遵循“3吃”原则,远离“4怕”陷阱,健康自然来~,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