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高中课本上那些让人沉醉的经典散文,风物各异且沁人心脾!

 

1997年在县城上高中,那时候的学习节奏是快的,生活是紧凑的,因为生活在县城,感觉做什么事都比农村快,这让我一个农村孩子刚进高中,明显就感觉很不适应,再加上性格不是很外向,对当时的状况也挺郁闷的。

怎么解决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呢?只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因为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才能思考以后的路如何走,如何适应接下来的三年高中生活,知识就如营养,在学好的同时也能收获自信,这期间,高中课本上的有些课文,确实对我影响非常大,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

当初在高中学语文时,我对散文情有独钟,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兼有各种体裁的特点,非常适合自己的习性,本身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这也是我喜欢散文这个体裁的前提。

在高一的时候,第五单元几课就是散文,包括了茅盾的《风景谈》、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郁达夫《故都的秋》和高尔基的《时钟》,这几篇散文描绘的景不一样,所表达的思想有多种,各有各的特点。

一、茅盾《风景谈》: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1940年5月26日至10月10日,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五个月,同年11月下旬,到达重庆后,就写了这篇“见闻式”的散文,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可见“风景”是这篇作品的“形”,而“政治”才是这篇作品的“神”,这其中的“六幅画”,每一幅都有特定的含义,写下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碧野《天山景物记》:描绘天山景物的精妙长卷

这篇课文选自《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 .散文卷》,面对天山如此的“庞然大物”,作者并没有对其中的景物进行堆砌,而是写得非常有层次感,让我们看到了天山景物美不胜收的壮观,它就像一幅经伟交织,点面呼应,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立体的“长卷”,节奏分明地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真的如我们亲临那片美的让人窒息的地方。

三、郁达夫《故都的秋》:秋色与心情自然融化一起

秋天可写的东西很多,在故都,有火一般的香山红叶,明镜似的昆明湖水,但由于作者所者的时代特点,面前秋的景物在作家的内心投下了深远的忧虑,以及孤独者冷落之感,因此,郁达夫笔下的秋,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

文章将自然界“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四、高尔基《时钟》:时钟的滴答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对于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时钏滴答声,一般人可能悟到一些时光消散这类感触。但作者的可贵在于,从滴答声中提出了一般人未必意识到的思想,文章针对一般人由于时光的流逝而可能出现的消极、片面、错误的思维,从各个不同角度表明了对生活,对人生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当年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们摘抄了很多有趣有意义的句子,写在我们的日记本上,时间对于我们的重要,就从这一点一滴的文字里得到提醒,这是文字的力量,也是一种精神内涵。

总之,高中时期学的这些散文,针对性很强,对我们的青春影响很大,它们或是以景喻人,以时喻人,把景物融入人的感悟之中,学过之后,让人印象深刻,给我们的青春留下了除学习之外的人生收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课本上那些让人沉醉的经典散文,风物各异且沁人心脾!,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