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立着一座“残历碑”,上面的日期——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我们一刻也不曾忘、不敢忘、不能忘,我们要永远铭记。
残历碑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在“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在介绍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残历碑与歌曲《松花江上》作为导入。
《课本中的红色印记》内页
《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歌曲问世后,立即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热血男儿高唱着这支血泪悲歌,奔赴抗日前线。音乐教科书选用了这首歌曲,历史教科书选用了歌曲的歌词。《中国历史》(八上)“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在“知识拓展”栏目中介绍了张寒晖创作《松花江上》的故事及歌曲产生的影响。
《课本中的红色印记》内页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教科书从不同角度为学生讲述了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
杨靖宇(1905—1940)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东北抗日联军》
赵一曼(1905—1936)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被捕,后英勇就义。陈毅评价她:“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1938年10月上旬的一天夜里,东北抗联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等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主动吸引敌军火力,英勇抗击。在弹尽被围的情况下,她们宁死不屈,毅然集体投江,壮烈殉国。她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她们的壮举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为纪念八位女烈士,1988年,八女投江纪念群雕在牡丹江畔落成。
八女投江纪念群雕
《课本中的红色印记》内页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不能忘记,奋斗的脚步更不能停顿。当年,面对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战胜了侵略者。今天,我们要勿忘国耻,勿忘那些为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人类正义而战的中华儿女!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文社科编辑室供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一八: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