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 李鹤、张柳娟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冰雪消融、降水渐增,天地间阳气升发,万物萌动。此时“东风解冻,化而为雨”,自然界湿气渐盛,人体易受寒湿侵袭,尤其脾胃易受困。《黄帝内经》强调“春三月,此谓发陈”,需顺应阳气生发之势,同时注重“护脾胃、防湿邪”的养生原则[1]。
1、穿衣起居:春捂防寒,别急着脱衣服
雨水时节,天气忽冷忽热,容易“倒春寒”。穿衣要“下厚上薄”,重点保护肩颈、腰和膝盖,别急着脱厚衣服[1]。
顺应《黄帝内经》“夜卧早起”原则,适度增加晨间活动,如散步、太极,以助阳气生发[1]。
2. 饮食调理:少吃酸,多吃甜,多喝粥养脾胃
少酸多甘:唐代孙思邈主张“春日省酸增甘”,宜食山药、红枣、小米等甘味食物,避免酸味收敛肝气[2]。
药膳推荐
山药糯米粥:山药50克(鲜品)切块,糯米50克,加水煮粥,可加红枣或莲子增强功效[4]。
猴头菇鸡汤:将猴头菇泡软,鸡肉切块,枸杞洗净,姜切片;锅中加入清水,放入鸡肉块和姜片,煮沸后撇去浮沫;加入泡软的猴头菇和枸杞,转小火慢炖1.5至2小时;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后即可享用[4]。
3. 运动建议:轻柔运动,疏肝健脾
推荐晚间盘坐转体、叩齿咽津等导引术,促进气血调和,缓解春困[2]。
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肝火过旺,可选择八段锦、瑜伽等柔和项目[1]。
4.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愉快,别太焦虑
春季肝气易郁,需保持心境豁达,避免忧思伤脾。可通过冥想、赏花等方式调摄情绪[1][2]。
在雨水湿寒交加之季,任脉灸(隔姜灸)可发挥独特优势:
1. 调理气血,祛湿温阳
《黄帝内经》提出“任脉通,太冲脉盛”,强调任脉对气血的调节作用。现代研究进一步验证,艾灸任脉可通过温热刺激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湿气通于脾”,艾灸的热力能驱散体内寒湿,改善食欲不振、腹泻等湿困症状[6]。
2. 三焦气化复元 固本培元抗衰
「气海-石门-关元」黄金三角灸法,关元穴为“元气之根”,艾灸可培补先天肾气,与雨水节气“固本培元”的养生目标相契合。现代研究表明,艾灸能调节免疫,尤其适合体虚易感人群在季节交替时增强体质[5]。
3. 为女性健康护航
针对女性,任脉灸除了可以缓解慢性盆腔痛、痛经等妇科相关疼痛,还可用于改善孕产后体质状态及相关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腹直肌分离、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淋漓不尽等。此外,结合专科盆腹手法及功能训练,对孕产康复效果显著[8]。
注意事项:
1
艾灸时间以上午7至11时为佳(胃经、脾经当令),以局部温热为度,避免灼伤皮肤。
2
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雨水节气是春季养生的关键时期,通过调理脾胃、防寒湿、保持好心情,可以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结合中医的任脉灸,效果更佳。记住古人的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顺应天时,内外兼修,才是养生的根本!
参考著作及文献: [1]《黄帝内经》辽海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 [2]《千金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3]《脾胃论》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4]《食疗本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5]梁曼,周平.任脉灸辅治夜尿频多临床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 (05). [6]张鑫如.任脉灸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7]李向芳,陈丽红,陈巧婷.督(任)脉灸联合捏脊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新疆中医药.2020,38(02). [8]朱梦.吴亦鼎《神灸经纶》妇科灸治特色及数据挖掘研究.安徽中医药大学.【科室简介】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季养生】雨水节气养生全攻略:护脾胃、防湿寒,健康一整年!,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