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23个中国记者节,渭源县融媒体中心举办“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会, 6名优秀记者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在新闻工作中亲历亲见亲为的精彩故事,全面展现新时代媒体人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奋进新征程、融合向未来的精神风采。现将演讲稿予以刊发。
快说采编制作新故事
记者 漆曼莉 杨亚芸
杨:竹板一响心就慌,现在轮到我们上场。
漆:好记者讲好故事,请听采编制作的新故事。
杨:先来听,采编记者故事多,请听她来仔细说:
漆:作为记者活很多,感动的细节你听我说
记得那时我刚来,遇上我县的灾害年
记者朋友们加班干,出镜采访在一线
不分白天和黑夜,一干就是一两月。
放弃家庭琐碎事,雨天扛机子跑在前
抢镜头,抓热点,一天麻溜活干完。
辛苦采访看得见,高质量文稿各平台现。
感动我的不只这一件,其实每天都有新发现。
精神可嘉的老广电,老师们的精气神每天变
今天是坚守和临场变,昨天又是同期采访只一遍……
新来的同志每天变,他们一天一天加油赶。
从媒体小白一一转变,融媒精神也可现。
下面听听我的故事,个人见解和谝传。
一三年挂职到正编,整打整算有十年。这十年,
自己成长每一天,摄像制作专题片,我也一天学着干
从不明白到熟练,付出的辛苦可看见
双眼近视一天天,右胳膊肿胀一遍遍。
脚力的考验也不简单,一天随便走个两万三。
脑力这关不好过,不策划属于瞎乱编。
文稿这块是硬伤,整理录音麻烦多,
写完一遍改一遍,删删减减又一遍,
提心吊胆等审核,发现要求又写乱。
杨:好了好了,轮到我了,我也有故事要说说。
漆:哦,真有点多,那你来说:
杨:制作编辑新鲜事,让我从头说个详细。
制作制作事儿挺多,二次创作是个细活。
新闻稿件配完音,手拿文稿时好心情。
着手找着记者名,找着找着说我能行。
继续找继续干,一干就是好半天。
一组镜头重逻辑,职务排序是不可儿戏。
特写中景大长景,交代清事件可就行。
短视频是件大事儿,网络媒体使大劲儿。
音乐背景加文案,活小但样样挺全面。
何时何地何事件,何因何人要整全。
画面背景不能太乱,音乐挑选活挺烦。
一版完工先自己看,三审五审完最后签。
专题制作活太多,听我一一给您说。
角本到手心更慌,一部更比一部长。
解说配音到制作,环环相扣不可拖。
片头片尾包装打样,没点设计感不好出场。
PS AE和大洋,各种软件齐上场。
一版过后继续改,继续改继续嗨。
配音画面全都来,重打基础重新干,干完还得重新看。
一遍一遍又一遍,专题虐我千百遍,我还要待他如初恋。
待到成片审定后,心中感慨千千万。
想着技术要加强,样样制作要在行。
干一行学一行,行行不行可不咋样。
还想干好当榜样,争上优秀光荣榜。
漆:采编、制作故事多,今天我们不一一说。
我俩说的棒不棒?
漆:不管节目棒不棒,大家可要捧捧场!
杨:还准备了一点小联欢,大家想看不想看。
漆:今天这个大联欢,单位人员挺齐全!
合:听听故事看会儿表演,所有压力丢一边!丢一边!
杨:我俩台上笑哈哈,兄弟姐妹是一家,现在我们说点啥呢
合:说点啥?
漆:先祝大家节日好,男帅女靓阖家安,掌声呢,掌声可一点儿也不能少。
合:对不能少。
杨:现在不说别的话,先把各位夸一夸!
渭源融媒有亮点,咱们逐一来看看
漆:足智多谋张安军,带领大家向前冲
精心谋划严把关,争创佳绩勇争先。
杨:全能性人才有李涛,专业技术比较高,
摄像写作和策划,思想前卫创佳话。
漆:军人风范漆国华,办事效率一级棒,
转播站办公室后勤保障,各项工作像模像样。
杨:下面听听这一位,书法写作一级棒,一天到晚也很忙,摄影制作还下过乡,你说他能力强不强,你们知道这是谁?
还不站起来带头鼓个掌。
漆:单位有个大活宝,各种难事他会搞
摄过影照过相,他的作品也样样棒!
现在成立了新公司,董事一职正是这厮。
带领一众兄妹冲,大家说说他中不中。
杨:单位能人故事多,今天我们不一一说,
文有俊仁彩凤等领头雁,武有新人接续干。
大肚子女人也不能小看,一天接着一天干。
兰兰和花儿向前冲,你俩也鼓个掌中不中。
漆:这些帅哥美女不简单,有的写作文采好,
带领我县宣传事业向前跑。
杨:有的业务顶呱呱,微笑服务人人夸。
漆:还想把各位也夸一夸,可一想,后面的节目还很多,
由于今天时间有限,咱们明年今天见,
合:整了半天口很渴,让我俩整口水来喝。
心中有光 砥砺前行
记者 乔霞红
作为一名普通的记者,今天能够在这里分享故事,我倍感荣幸。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也是我的第四个记者节,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没有休假却倍感荣耀的节日。首先给奔跑在新闻战线的战友们说声节日快乐!
今天,我分享四个故事,第一个是我和新闻的故事。2010年高考结束填志愿,我想选一门不学数学的专业,于是就有了我和新闻专业的相遇,顺利进入兰州商学院新闻专业学习,四年的时间,慢慢就喜欢了这个专业,尤其是大学三年级在兰州晨报实习,每天跟着机动新闻组的老师们去采访突发新闻,感觉既新鲜又能第一时间传播消息给大家,有时候还能为爆料人或者采访对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于是就更加坚定了我想干媒体行业的决心,也开始想当一名好记者。但实际上,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并没能够直接加入媒体行业,直到2019年6月我才加入到渭源县融媒体中心这个大家庭。满怀期待来到新的环境,开启了新的征程,慢慢发现学习和实践是两回事,还记得刚开始跑新闻时,很紧张、手足无措,每次交上去稿件等编辑审稿时,也很忐忑,那时候身边的朋友问我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媒体行业,有什么感想,我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比想象中压力大。如今,是当记者的第四年,这四年来,在单位领导和各位前辈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也慢慢成长了,熟练掌握了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写作能力也有了提升,采访也变得不再紧张。现在,有人再问我当记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第一句想到的就是累并快乐着。当了记者,在我心中,我和新闻相遇的故事算是有了完美的结局。
接下来的三个故事是我当记者时在采访的某一瞬间突然感动到我的细节,它们与爱和使命、责任有关。
2019年8月,我和同事亚芸到莲峰镇下寨村采访贫困户包五十。说实话,刚开始拿到这么一个新闻采访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包五十的事迹会有多感人,无非就是一个贫困户生活比之前积极了,但当我真正见到他,看到他家里的情况后,才真正感受到他的不容易。他妻子去世的早,当时他的两个孩子一个两岁多,一个不到一岁,家里的经济压力全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要既当爹又当妈,生活逐渐没了信心,变得懒惰,大家都叫他懒包旦,但在前几年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以及他自身努力下,他建起了新房子,开始变得勤快,还将两个孩子教育得很好,他不等不靠不要,又重拾起生活的信心。在采访中,他给孩子做饭,懂事的孩子还帮他洗洋芋,那一幕其实很温馨,当时确实看着很欣慰很感动,后来写《“懒包旦”变勤记》这篇新闻报道时我在想,感动到我的是他对孩子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
2021年3月,县气象局工作人员为缓解旱情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我带着摄像机与工作人员晚上9点集合去星光村附近的山上,当天晚上本来就下着小雨,工作人员抓住有利时机冒雨开展作业,但是途中不小心车滑落到地埂下面了,渭源3月份的天气还是挺冷的,大家没有任何怨言齐心协力拉车,当时我在现场用镜头记录他们努力的那股劲儿,见证了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我感动了,因为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以及责任,因为他们工作的不容易。当时我就想,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光鲜的一面和被人看不到的不容易的一面,但我庆幸我是记者,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可以感受到其他行业的不容易,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其他的热气腾腾的职业精神。
2019年12月,蓝天助学志愿者协会的爱心人士去会川镇的元寺滩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我一同前往去做宣传报道,记得当时大雪过后道路结冰,半阴坡那段路打滑特别难走,而且去元寺滩小学还有一段很窄的山路,真的是冒着危险去送爱心,大家一路上提着一颗心,表情都很严肃。但是,当爱心图书和爱心礼物送到孩子们手上的那一刻,孩子们和学校校长开心的笑了,爱心协会会长张小强也欣慰的笑了,当时我想这也是爱吧,是张小强对贫困地区学生的爱,是公益事业沉甸甸的爱和责任。
就像懒包旦对孩子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一样,就像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责任、张小强对爱心公益事业的热爱一样,新闻战线上的我们也是如此,我们也有对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使命感,我相信不仅是我,我们所有的新闻工作者对记者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一种使命。有位前辈告诉过我,好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记者俯身一线,用镜头记录现场,用笔尖触及真情,这是属于我们新闻人的担当与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广大青年要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一名青年新闻工作者,每次回头再去看自己的新闻作品,回想当时的场景,总会被无形而有力的精神感动、激励。在今后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保持热爱,从不平凡的感动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不断增强“四力”,采写更有温度的新闻,为传递渭源好声音,讲好渭源故事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保持热爱 奔赴山海
记者 孙焱
在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里,我们迎来了第23个中国记者节;在渭源秋末初冬的大雪里,我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记者节。两年前的夏天,我走出校园,带着对播音主持的热爱和对新闻工作这份职业的向往,踏上了考公考编之路;而两年后的今天,我如愿以偿的站在了自己梦想的地方。
普利策曾经说过:“新闻记者,就是那个点亮火把、照亮真实的人。当我们还在混沌中无知无觉,总有他们的一支笔、一页纸、一个镜头将信息传递。”我的专业是播音主持,讲好渭源故事,传播渭源精神就是我追求的。今年4月8号是我第一次外出采访,而我外采的第一站就是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当时去拍摄元古堆小学,在拍摄和采访的过程中,有两个细节很打动我,当校长指着教学楼一楼大厅墙上的学校简介向我介绍时,我看到了两张照片,那是2013年的元古堆小学和现在的元古堆小学。“震撼”这是我唯一能想到可以形容我当时内心感受的词语,这是对这十年间变化所感受到的震撼。是的,这是我第一次来元古堆,不可否认的是,仅这两张照片就让我感受到了元古堆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个细节发生在校园里,我们拍摄的时候学生正在课间休息,每一个从我们旁边经过的学生、甚至离我们比较远的学生都会跟我们问好,这一刻我确信,这些孩子的学校可能没有城里孩子的大、他们的课外活动也可能没有城里孩子的丰富,但他们接受到的教育一定是优质的,在物质生活可能不够富裕的状态下,他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八月份的时候去元古堆拍摄百合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一定不会想到,1500亩百合竞相盛开的时候是多么的壮观,在我们拍摄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拍照打卡,在采访远古堆村村委会主任、村民的时候我了解到,种植百合作为特色主导产业,元古堆村民从百合产业中亩均增收一万元左右,那天的天气特别好,太阳也很大,我在出镜的时候感觉眼睛都要睁不开了,但是在百合田间忙碌的村民们,虽然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时不时还要抬手擦一擦脸颊上的汗,但露出的笑容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坐在车上翻看摄像机拍摄的素材时,我在想,那一刻的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2022年10月16号,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我也有了对我自己来说比较重要也比较自豪的出镜采访。那天的天气特别好,蔚蓝的天空和广场上悬挂的小国旗相互映衬,参加在广场看开幕式的群众早早的就来等候。在完成自己的出镜后,我便和同事开始镜头的拍摄,在这期间,我的同事给一位老奶奶拍摄了很多画面,其实我有一点不解,想着过后和同事问问,在后面的拍摄中,我就格外关注这位老奶奶。看她花白的头发还有脸上岁月的痕迹,我想大概有八十多岁了,当大屏上出现习总书记讲话的镜头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而我看到这位老奶奶热泪盈眶,她的鼓掌也格外的用力。我已经记不起那天早上的开幕式,全场响起了多少次掌声,也想不起那位老奶奶的眼泪打湿了多少次他的眼眶,我只知道那天早上有无数个瞬间我也是眼含热泪。我很确信这是感动,这是在感受到大家内心最真挚感恩候的感动,这也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动。
什么是一个合格的记着?是真诚、是朴素。你要一脚一脚的踩过那个泥,爬过那座山,才能讲出青山绿水的故事。“因为我可以在前排,记录这个时代的重要脚步”王冰汝记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作为记者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调侃,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但我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采访中无数次被打动、无数次庆幸能够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并传播出去。做一个有温度的新闻人,做一个有态度的传媒人,新闻路上,道阻且长,但我相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最后,致敬每一位记者,致敬每一个平凡而闪耀的我们,祝我们节日快乐。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节特刊 | 渭源县“好记者讲好故事”选编(下),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