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丫丫妈妈
一位在育儿路上不断试错、慢慢清醒的父亲
关注我,每天分享一次关于亲子关系的真实体会有人在后台留言问我:
“怎么和孩子聊天?我家根本聊不起来。”其实,我完全理解。因为我也走过这个阶段。
一开始,我也觉得:孩子还小,聊什么啊?天天问“你作业写了吗”,不就完了?
可育儿多年,我越来越发现:
真正让孩子变得抗压、有力量、有想法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有没有一个愿意听他说话的大人。
一、为什么一定要和孩子多聊天?
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不是为了假装关心,而是因为:
聊天,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营养补给”。
它能悄悄帮孩子建立三种底层能力:
抗压力共情力内驱力而这三种能力,恰恰决定了孩子未来能否挺得住、过得好、走得远。
01
抗压力:被理解的孩子,更能面对困难
上小学后,孩子的烦恼其实一点不比我们少:
成绩波动被老师批评同学关系紧张作业太多写不完……这时候如果家长只会说:
“怎么又考砸了?”“你肯定在学校又惹事了吧?”“别矫情,别人都能上学你为什么不能?”孩子会怎么想?
“算了,不说了,说了也不被理解。”
“下次我自己扛吧,爸妈又要训我。”而真正有效的做法是:
当孩子闷闷不乐,先别急着评判,多问一句:
“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你说说,我在听。”
哪怕你帮不上什么大忙,但你愿意听,就是最强大的情绪支持。
金句:孩子不是因为问题少才坚强,而是因为有人陪他说话,他才不怕问题。
02
共情力:高质量对话,是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起点
你有没有经历过:
孩子说“不想去上学”,你立刻回:“哪有孩子不想上学的?不想也得去!”
孩子说“今天心情不好”,你说:“别矫情,赶紧写作业。”
但这些对话,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息:
“你的感受不重要。”真正的沟通,是去理解“情绪背后”的内容。
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可能是:
在学校被同学孤立了今天有他害怕的小测验作业太多心里发慌了你不需要立刻解决,但你可以说:
“我看你今天确实不太开心,是遇到什么事了吗?”
慢慢地,孩子学会表达感受、理解他人感受。
共情能力,就是这样在一次次交流中“长”出来的。金句:你愿意看见孩子的情绪,孩子才有能力看见别人的情绪。
03
内驱力:“聊”出来的好奇心,比“逼”出来的兴趣更有用
有段时间,我家小儿子疯狂爱问“为什么”:
为什么水会变成蒸汽?为什么电线杆上有那么多鸟?为什么月亮跟着我们跑?一开始我觉得烦,甚至说过:“你别老问这些没用的!”
但后来,我换了个方式。
开始试着一起查资料、看纪录片、上知乎搜答案。
有时我也会说:“爸爸也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一起研究。”那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变得特别好。
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的问题,不在于答案有多准,而在于你有没有“接住他”。
金句:不怕孩子问“为什么”,就怕你总说“别问”。
保护好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就是在保护他看世界的眼睛、探索的脚步。四、怎么开始和孩子聊?很简单,从这3个场景开始:
① 睡前10分钟灯关上,最容易说真话。不要讲道理,只要安静听他说。
② 接送路上聊聊今天的学校趣事,不追问、不逼问,顺着他说就好。
③ 吃饭时间聊聊最近看过的书、电影、段子,让沟通成为一种“日常”。
✅写在最后:
我们都想让孩子坚强、自信、有方向。
可那不是靠你一天催他几次作业就能“管”出来的,
而是靠你一年、两年、甚至十年,陪他说出来的。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都是他在你这里“确认”自己的安全感。所以,从今天开始,别再问“你作业写完了吗”,
换一句——“今天学校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
“有什么烦心的事想说说吗?”
“你最近在想什么呀?”你会发现,孩子开始慢慢地,愿意对你“打开自己”。
关注 @吴钩随笔
每天一篇亲子沟通实录,陪你在碎碎念中看见孩子成长的力量。
做一个“会聊天”的父母,比你想象得更重要。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多年我才明白:和孩子多聊10分钟,比盯作业更重要,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