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之家”论坛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什么每天花15分钟陪娃就能让孩子变聪明,说得比炒菜还热乎。我掰着手指头算了算,现在退休在家,天天看着社区里带孩子的年轻父母,比谁都明白,真不是说家长不肯花这点时间,关键是不知道怎么花、花得值不值。
文章里用哈佛大学的研究来撑腰,说0到3岁的宝宝大脑发育特别快,父母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用词挺响亮,说一天24小时只要拿15分钟,孩子大脑像坐了火箭似的,效果立竿见影。这话搁十年前我可能还将信将疑,但现在想想,各种专家研究也不过是抓大方向,咱们普通老百姓说白了还是得靠具体做法。
拿镜子游戏来说,文章建议早上跟娃对着镜子扮鬼脸,让孩子模仿。像我孙子,早上起来精神最好,这会逗一逗,孩子的确乐呵。自己带娃那阵儿没想着这是开发大脑,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种互动对孩子接受新鲜事物有好处,情绪也积极。
再说感官探险,拿布头、积木、毛球让娃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闭眼猜东西。年轻爸妈可能嫌土,其实就是培养手脑协调,还有观察力。我那孙女小时候最爱搬家里各种小玩意儿,摸一摸看一看,自个儿还乐此不疲。这些小游戏也容易操作,收拾起来也不麻烦,哪像买教具那么费钱。
还有音乐律动,放点轻松的音乐,和孩子一起跳两下、摇摇手。以前觉得这不就哄孩子开心吗,原来还能锻炼感知力。看邻里有小姑娘,一边唱儿歌一边左右摇头,锅碗瓢盆当乐器,对他们来说就是用耳朵身体全方位体验。
绘本对话和探索角落也挺有道理,读绘本不是只管念文字,还要多问多引导,让孩子去猜去想。家里找个安全的小角落,几样普通玩具,娃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玩出兴趣,比被动塞东西强一百倍。
现在育儿信息太多,大家动不动就焦虑,生怕孩子落后。其实文章最后那段忠告说得到位,别陷进“智商陷阱”,拼命灌输知识不如留点时间让娃自个儿探索。越是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反倒容易把他的探索劲儿磨没了。
很多时候,父母总觉得要把握早教黄金期,但啥算黄金?天天刷动画片肯定不算,跟孩子面对面聊上几句、动手做几下、陪着玩一回,这就是黄金。文章提醒家长,别光盯着结果,多享受过程。我同意得很,养孩子是个耐心活儿,不可能一眨眼见成效。
身边真有那坚持做感官方法的家长,孩子从怕生、沉默,到能主动表达,看着变化一步一步来,比刷短视频那种立竿见影真实得多。文章建议,固定时间做这些活动,环境安静、手机静音,拍几张照片,没错,是得用心陪。
天天看这类“育娃秘籍”,我觉得重点不是给娃多聪明,而是家长能不能坚持每天高质量陪伴,给他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这15分钟不是啥万能药,但的确是对娃的全心投入,我支持这种理念。
不知道大家伙儿平时陪娃都有哪些小方法?我身边有爸妈还用老家那些传统亲子小游戏,也挺有意思。评论区有不同经验的欢迎交流,毕竟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窍门。教娃育娃,不是比高低,是走长路,有兴趣有陪伴的家庭,谁说不是“神童”多一点呢?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哈佛研究背后:15分钟陪娃法,宝妈宝爸你做到了吗?,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