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第一小学 洪志芳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父母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家里也只能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除了生活必需品,不会也不敢要钱买其他的东西。所以,能给我们读的就只有教科书。
我的课外阅读始于一次作文大赛。
小学五年级,有一天课间,班主任杨老师笑眯眯地走到我身边说:“县里有个作文大赛,我想让你参加,你做一下赛前准备。”我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但也很苦恼。我问杨老师,“该怎么准备呢?”他说最好找些作文书看看。这下我犯难了。
放学回家我来到菜地,和妈妈一起把菜苗栽下。我们一棵棵地给菜浇水,天已经黑了。回家的路上,我跟妈妈说起参加作文大赛的事。她满脸的疲劳好像都消散了,开心得像个孩子,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快乐起来,像一朵怒放的花。她对我说:“这是老师对你的肯定和信任,好好准备,得个奖回来感谢老师。”
“可是……”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文书,在哪里买?”妈妈见我的样子,立刻明白了。
“县城的书店应该有卖的吧?”我小声地说。
“明天妈妈卖完菜,就去书店给你买。”
第二天,爸爸妈妈很早就起床去菜园里摘菜,等我早上六点起床时,他们两人各挑满满的一担青菜,一起去菜场卖。天快黑了,他们终于挑着担子回来了,里面还有些没卖完的菜和用袋子装好的一本《五年级优秀作文选》。拿到书,我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只要一空下来,我就读这本书,里面一些生动的词句我都能背下来。那次的县级作文大赛我得了二等奖,这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这本作文书我看了无数遍,虽然现在已发黄,但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柜里。
生活条件慢慢好一些,我读了《红楼梦》《隋唐演义》,读师范时经常去图书城看红学相关的书。近代作家也给我阅读打开了一个新天地。钱钟书的《围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沈从文的小说,巴金的《家》《春》《秋》等等,从古代经典到现当代文学,这些作品,带我领略了不一样的人生,引领我走进了多姿多彩的知识海洋。
毕业后,我如愿走上了教师这个岗位。我更加明白,唯有加强学习,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圆满完成职业使命。上班之余,我读了一些教育著作如卢梭《爱弥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普通心理学》等,这些书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教育理论修养,照亮了我专业成长之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本质》一书中强调“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教育密切相关,相互成就,让教育成为了终生的事,灵活多样的事,因人而异的事。“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让我明白了教师的教是学生学好的关键一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教的方法贴切地链接学生的学,才让学生学得愉快、实用。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是于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他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写字、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朗读和背诵”。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的内容,首先成了于老师自己的本领--书法、朗读,写作、画画都是于老师的专长,让我由衷敬佩他。于老师的“五重教学”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成了我教学中的法宝,在不断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
我陆续读了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许多生动的教学实例,幽默通俗的话语,讲述他的教育教学故事,字字千金。
书香世界任遨游,阅读已成为我生活乐事。在富余的时光里,坐在书桌前,耳畔沐浴着窗外的花草清香,静听天籁无声,沉潜于一本历史或文学中,那感受是多么美好!
在书的世界徜徉。迷茫时,读书能给我前行的力量;焦虑时,读书能让我的精神远航;无助时,书籍引导我如何向前;孤独时,读书让我享受独处的宁静。正如海伦凯勒所说,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船,能够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每一个平淡的日子,因为阅读而憧憬诗和远方,因为阅读而变得饱满、丰盈。阅读让我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滋养生命,丰润生活,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