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交礼仪

别再谢室友不杀之恩了!说点实在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宝典

 

从至今真相仍未大白的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到马加爵杀害室友案,再到复旦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投毒案,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大一学生芦海清被室友砍杀案……一句“谢谢室友不杀之恩”,之所以会成为热门用语,正是因为它充分表达了人们的后怕之情:原来,日常一同起居饮食、毫无防备的同学和室友中,也有这样居心叵测、作案手段高明的凶手!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开学,新一届“大一菜鸟”即将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同学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同学关系不和谐怎么处理?新大学生如何掌控人际交往的分寸?读完下文,也许你就明白了!

作者 / 崔慧娟

同学关系,说到底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交往起来比家庭关系复杂易变,比工作关系简单纯粹。因此,复制家庭关系来处理同学关系肯定会失败,如果你的大学同学关系还是一地鸡毛的话,那么你走向社会的人际交往也会令人担忧。所以,老师作为过来人,总结经验教训如下: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上大学后,处理同学关系,你必须做到:对待少数人,要有所远,有所近;而对多数人,要一律不远不近。那么,与谁的距离究竟是远还是近,这要因人而异,具体分析,关键在于把握分寸。

一、同学远离“六种人”

1.不务正业的“歧路人”

大学生中不务正业的“歧路人”,是指那些虽然生活在大学校园,但是已经脱离了大学的轨道,误入歧途,而且越走越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来上大学,他们从早到晚,吃喝玩乐,荒废学业,不学无术,忘记初心,迷失方向。

面对这样的同学,怎么办?你最好的选择就是避而远之。

因为这样,你虽然不能把他们救上岸,但也不至于被他们拉下水。

2.牢骚满腹的“垃圾人”

大学生中牢骚满腹的“垃圾人”,就像一辆垃圾车,装满了委屈、不满、怨恨、沮丧、愤怒、忌妒、报复等负能量。他们“七一”时骂共产党,“八一”时骂人民军队,“十一”时骂国家。教师节骂老师,护士节骂医务人员。对着同学骂老师,对着张三骂李四……总之,他们戴着一副墨黑的眼镜看世界,纵然七彩阳光,在他们眼中也只有黑色。

面对这样的同学,怎么办?你最好的选择就是避而远之。

因为距离太近,你就有可能成为“垃圾人”倾倒垃圾的垃圾桶,或者一不小心搭错了车,不幸的可是一辆垃圾车啊。

3.为所欲为的“任性人”

大学生中为所欲为的“任性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把宿舍当电影院,手机当影碟机的女生,把宿舍当游戏厅,电脑当游戏机的男生;抽烟的,酗酒的,赌博的,夜不归宿的,攀比消费的……各种任性。

面对这样的同学,怎么办?你最好的选择就是避而远之。

因为,为所欲为的“任性人”不知不觉就会发展成为不务正业的“歧路人”。你不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吧?!

4.自私自利的“无德人”

大学生中自私自利的“无德人”,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也是很常见的。诸如:不孝敬父母的,打电话时听他那语气便知了,还有恶意欺骗父母,如撒谎多要钱等。不尊重师长的,对教过自己多年的老师,除了抱怨,诋毁,没有丝毫感恩和谢意;爱占同学小便宜的,只记仇,不念恩,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这些人中,有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有恩将仇报的中山狼,还有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等。总之都是属于见利忘义的,自私自利的人。

面对这样的同学,怎么办?你最好的选择就是避而远之。

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你真的伤不起!

5.无病呻吟的“矫情人”

大学生中无病呻吟的“矫情人”,是指那些强词夺理、蛮横无理的人,故意违反常情、掩饰真情的人,故作姿态、装蒜的人,鸡蛋里挑骨头的人等,也就是那些小题大做,小病大养,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人。

面对这样的同学,怎么办?你最好的选择就是避而远之。

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你真的很累!很无奈。关键是闹了半天还没正事,很无聊。

6.生活懒散的“邋遢人”

大学生中生活懒散的“邋遢人”,有的经常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有的被子从来不起床,衣袜不能及时洗;有的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有的举止不雅,不拘小节;还有的出口成脏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这样的同学,怎么办?你最好的选择就是避而远之。

因为,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生活方式,该与什么样的单位工作环境以及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环境相匹配呢?

大学四年,你不仅要远离以上“六种人”,还要近交以下这五类友

二、同学近交“五类友”

1.生活中的“闺蜜”

很多大学生都是初次远离家乡,离开亲人,到陌生的城市,和同学一起开始为期四年朝夕相处的大学生活,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知心姐姐一样贴心的朋友,来分享心事,无话不谈。男生也不例外!当然,你需要的是一个懂你的“大哥”。

2.专业上的“高手”

所谓大学,不仅有大楼(硬件),而且有大师(软件),还有学霸、学神级别的与你同龄的能人。你要想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就必须在你擅长的几个学科,分别与这个学科的高人为伍,使自己成为学科高人小圈子中的一员,强强联合,占领学科的制高点。

3.学业上的“同道”

“同道”就是志同道合,亦指志同道合的人。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毕业时,走出大学校门,基本去向有五个:读研的、留学的、就业的、创业的、失业的。而每一种结局都与四年的准备密切相关,因此,如果你想考研,就加入考研的群体,与考研的同学为友,以此类推。

4.团队里的“牛人”

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很多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国际赛事,如辩论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电子制作大赛……你若参加,就不能单打独斗,你必须火眼金睛,发现能够一起干大事的“牛人”,与他们组成合作伙伴,形成黄金搭档,这样的团队方能干成事,成大事。

5.兴趣上的“同好”

同好是指有相同爱好的人,即志趣相同,趣味相投的人。如:棋友、球友、驴友、笔友等等,你有什么爱好,就与什么样的人为伍吧。热播电视剧《欢乐颂》有一句经典台词: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

大学四年,你要真的做到远离了“六种人”,近交了“四类友”,那么,你的大学生活一定是健康的,充实的,硕果累累的。老师和家长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最后,关于同学关系远近的辩证法,老师还有温馨提示:

三、同学远近之分寸

大学与社会,由于人生发展的阶段不同,人际交往的目的不同,所以交往的原则也就不同。

同学之间,在大学校园里共同的学习生活是有条件的,而从此后,你们之间的这种“同学身份”是无条件的。大学期间,同学之间无论远近的选择都是相对的,而毕业后,你们之间的这种“同学关系”是绝对的。

总之,同学之间的“远近”都是暂时的,而同学“关系”则是永恒的。走向社会后,同学关系是会重新洗牌,重新构建的。由于同城、同行,甚至是同事的关系,原本大学里不远不近,甚至是当年避之唯恐不及的同学,定会越走越近。相反,那些大学期间的密友,由于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上失去了交集,自会渐行渐远。

因此,新大学生要把握好同学远近分寸的辩证法,该远离的那“六种人”,首先必须远离,但同时,远离不能敌对。避而远之为上;互不干涉为中;互有敌意为下;短兵相接,万不可取。因为你们可是同学!该近交的那“四类友”,首先必须结交,但同时,近交不必过密,更不能独占对方,跟谁都不能如影随形,时刻黏在一起,要保持各自独立与自由。因为你们只是同学!

同学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想真正远离携带负能量的那“六种人”,前提是你并不属于他们;要想成功结交充满正能量的那“五类友”,条件是你必须属于他们。

作为高中老师,我们已经将你这只接力棒交给了大学,四年后,你将如何交棒给社会?关注你的老师和亲友都在拭目以待。加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再谢室友不杀之恩了!说点实在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宝典,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