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策划

南工学子三下乡:暑日乡教传薪火,生化青年筑梦行

 

本网讯(通讯员 张效畅)为搭建实践桥梁,增进城乡理解,传承优良传统,凝聚社会共识,6月30日至7月6日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化育生辉”七彩先锋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支教队员与学生们的合照。朱驰宇供图

支教团队刚抵达乡村学校,就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欢迎。一双双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睛,瞬间点燃了支教队员们的热情。此次支教活动精心策划了多个板块,旨在全方位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图为学生们认真听老师们讲话。苏卓然供图

夏季安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支教队员们结合乡村实际,通过生动案例讲解防溺水知识,用动画视频演示遇到危险时的自救方法,并组织情景模拟演练,让孩子们牢记“六不准”原则。同时,还传授防暑降温妙招,如合理饮食,减少室外运动等,提醒孩子们注意交通安全,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夏天。

图为支教队员讲述安全教育。 朱驰宇供图

在红色教育课堂上,支教队员通过提问历史革命内容的小游戏来提高学生们对红色革命教育的兴趣。窗外阳光洒进教室,映照着孩子们湿润的眼眶与攥紧的拳头,红色基因正悄然在求知若渴的目光中生根发芽。其中有些学生还主动的提出唱《我们是中国共产主义接班人》,红色教育是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回敬。

图为支教队员讲述红色革命教育。朱驰宇供图

团体娱乐活动课堂上,欢呼声此起彼伏。跳皮筋游戏里,孩子们轻盈地跃起,灵活地勾、踩、跨,口中还齐声念着欢快的童谣;一旁的老师也被感染,加入队伍展示高难度动作。手工课上,支教队员们教着孩子们剪纸和叠纸,孩子们认真的叠着卡纸,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其中的一个小同学还给支教队员叠了一个爱心来表达学生对支教队员的喜欢。

图为支教队员团体活动跳舞。苏卓然供图

晨光透过教室斑驳的玻璃,二十几双好奇的眼睛紧紧盯着讲台。支教队员举起盛有小苏打的透明塑料瓶,笑着问:"知道怎么让瓶子长出大象鼻子吗?"孩子们交头接耳时,实验者迅速倒入洗洁精和白醋溶液。刹那间,白色泡沫如火山喷发般涌出瓶口,堆成蓬松的雪塔,几个前排的孩子忍不住伸手触碰。"这就是化学反应!"支教队员边解释边在黑板上写着反应方程式,后排扎马尾的女孩突然喊道:"像云朵掉进了瓶子里!"清脆的笑声混着泡沫的沙沙声,在简陋的教室里开出科学的花。

图为支教队员教化学小实验。朱驰宇供图

夕阳给教室镀上金边,看着黑板上书写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孩子们挺直脊背跟读,声音从怯生生变得铿锵有力。爱国教育课上,支教队员们给学生们听《歌唱祖国》,其中的队员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爱国"二字,夕阳下的光将黑板上的字映在孩子们发亮的眼睛,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爱国的种子正悄然生根发芽,孩子们对爱国的认识又更加深入。

图为支教队员教授爱国教育。朱驰宇供图

教室里弥漫着好奇与期待的气息,支教队员举起装有香蕉泥的杯子,笑着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一起从这普通的香蕉里,找出生命的密码!”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倒入洗洁精和盐水混合液,耐心解释这是为了破坏细胞结构,释放DNA。接着,用纱布过滤,那黄绿色的滤液就像藏着秘密的宝藏。最后加入酒精,瞬间,白色丝状物质缓缓浮现。“这就是香蕉的DNA!”孩子们兴奋地围过来,眼中满是惊叹和喜悦。自我实践的时候,学生们相继的提出了很多关于实验的问题,支教队员们也十分认真的讲述了解决方法,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知识的理解。

图为支教队员讲述实验原理。苏卓然供图

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支教队员跟随老师们踏上了支教家访之路。清晨,支教队员们拿着教案与慰问品,推开每一户学生的家门,家长们热情的招呼让支教队员们进屋休息并且给支教队员送来当地的西瓜。老师们耐心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家庭困难,用温暖的话语传递教育的希望。夕阳西下时,支教队员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返程,更加坚定了用爱守护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决心。

图为支教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朱驰宇供图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暑假,他们学到了新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也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而对于支教队员而言,这次支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爱与温暖,收获了成长与感动。这次七彩下乡活动将持续11天,希望这份“七彩”的记忆能一直陪伴着孩子们,激励他们勇敢追逐梦想,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人加入支教队伍,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让更多乡村孩子的假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工学子三下乡:暑日乡教传薪火,生化青年筑梦行,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