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加工成生物燃料和饲料,餐厨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废弃塑料变身聚乙烯塑料颗粒……近年来,汉川市坚持创新驱动,竞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新赛道,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促进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持续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连日来,记者走进汉川企业车间一线,探访“变废为宝、点废成金”的转型故事,感受绿色发展脉动。
化秸为宝 从“烫手山芋”到“绿色财富”
从“烫手山芋”到“绿色财富”随着小麦等作物的陆续收获完成,秸秆的处理成了关键问题。走进位于回龙镇的湖北优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秸秆收储中心,只见一个个硕大的麦秸捆被整齐地摆放在一起,这些“烫手山芋”即将通过加工处理,变成用于制作发电燃料、饲料的“香饽饽”。“相比秸秆粉碎还田,我们打捆离田不收群众一分钱,能够帮助农户亩产增收200元到300元。”企业负责人李少红介绍,秸秆离田后一部分会被加工成燃料,其他的则会加工成肥料和饲料,去年,企业向汉川电厂等企业外销生物质压块燃料近3万吨,有6万吨秸秆饲料销往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地。
优环农业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以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效微生物菌种组合及营养调节,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推动秸秆的高效利用。公司在汉川建立12个秸秆收储点,去年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依托优环农业,建立起年利用秸秆可达10万吨的收储运主体;依托飞鹰生物,利用秸秆作基料培育杏鲍菇等各种食用菌,年利用秸秆4000多吨;依托天顺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众合养羊专业合作社,年青(黄)储玉米秸秆饲料20000吨……
截至目前,汉川共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50家,其中,从事收储运主体18家,饲料化家禽养殖场25家,肥料化企业(合作社)4家,已建立起收集、储运、销售一体化的综合利用体系。近年来,汉川市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加快秸秆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等多元化利用,初步形成“农用为主、多元利用、产业增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格局。2024年,汉川市秸秆综合利用量达48.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4.8%。
科技赋能 用“魔法”让绿色循环
走进汉川天基生物能源公司自动化专业生产线,只见餐厨废弃油脂在这里摇身一变,高效转化为生物柴油出口。天基生物在废弃资源处置上经验丰富,掌握着先进工艺。公司通过深耕可再生新能源细分领域,利用自主研发甘油酯化技术,不仅能将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动植物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而且产品品质达到欧盟标准,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5%、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
“我们的超清洁生物柴油是典型的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目前自主研发建设的第三代‘超清洁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生产线’已实现稳产量产并持续产生效益。”公司行政主管汪超介绍,公司通过深化与高校间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成功破解了利用废油脂资源生产超清洁生物柴油不能在充分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保和安全等制约生物柴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截至目前,公司相继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孝感百强工业企业等荣誉。2023年实现出口1.1亿美元,2024年4月,公司入选全国22个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名单。
在祥源新材,公司通过技术赋能,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利用新路。“我们生产中产生的一般固废及废水回用率均达到100%。”公司副总经理宋正华介绍,作为国内环保发泡材料的领军企业,祥源新材通过自主研发的“发泡材料低温成型技术”,建立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控、统计和分析,在节能照明、边角料回收利用等方面实现100%“变废为宝”。近年来,祥源新材持续加快向绿发展步伐,公司先后收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绿色工厂等殊荣。
循环利用 让废旧塑料“重获新生”
步入湖北恒鑫塑料有限公司PET瓶片综合利用项目车间,只见一座座“塑料瓶山”映入眼帘,它们被压扁打包成瓶砖,被有序送往高速运作操作平台等待“重获新生”。经过分选、剥纸、分色、清洗、破碎、脱水、材色一体分选、出料装包等重重“关卡”后,不同品级的再生PET瓶片便陆续下线。
“废旧塑料被压成瓶砖送进厂后,除去瓶体中的杂质、灰尘、水分外,85%的塑料瓶体均可得到有效循环利用。”公司负责人曾成介绍,破碎后的再生PET瓶片用途广泛,可以用于电子设备膜、食品包装、塑料瓶等领域,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据介绍,PET瓶片综合利用项目由湖北恒鑫塑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随着项目进展的加速推进,预计可实现年处理废旧瓶砖10万吨,力争达成年产值10亿元的目标。
在康泰塑料自动化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正高效运转,只见一批废旧塑料被“吃干榨尽”后,化身聚乙烯塑料颗粒。
作为一家以再生环保聚乙烯为原材料,聚焦光通信护套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康泰塑料每年采购废旧塑料5.5万吨,生产聚乙烯塑料颗粒5万吨,年产值达3亿元。 “每回收一吨塑料可节约6吨石油、降低3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废旧塑料作为原材料后,每吨材料生产成本可降低20%左右。”公司董事长方丁介绍,在废气、水处理环节上,公司累计投入500余万元,聘请国内一流公司对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确保各项排放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目前,公司通过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产品降本增效,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先后与长飞光纤、烽火集团等光通讯领域的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成为他们的主要配套供应商,发展势头相当稳健,成功跻身全国光缆护套企业第一方阵。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川:“碳”路有方 变废为宝,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