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汽车知识

汽车详解,买了车和没买车都来了解了解

 

在中国市场,汽车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主要依据车身结构、尺寸、动力系统、价格、品牌定位以及功能性等因素。以下是中国市场上常见的汽车分类方式:

一、 按车身结构/类型分类 (最常见和直观)

1. 轿车:

特点:拥有独立的发动机舱、乘员舱和行李舱(三厢结构),底盘较低,操控性好,乘坐舒适,风阻系数相对较低。

子分类 (主要按尺寸和轴距):

微型车:如五菱宏光MINIEV、长安Lumin、奇瑞QQ冰淇淋,长安铃木,吉利熊猫等等。

小型车:如本田飞度、大众Polo、丰田YARiS L致炫标致301。

紧凑型车市场主力,如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雷凌、比亚迪秦PLUS,标致408等等。

中型车:如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迈腾、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别克君威,红H5,标致508等等。

中大型车:如宝马5系、奔驰E级、奥迪A6L,林肯等等。

大型车: 如宝马7系、奔驰S级、奥迪A8L、红旗H9/L9。

特殊类型:

掀背车:后门与后窗一体开启,行李厢与乘员舱连通(两厢或类三厢),如大众高尔夫、本田思域Hatchback。

轿跑车:强调运动感和流线造型,通常为两门或四门溜背设计,如宝马4系 Gran Coupe、奥迪A5 Sportback。

猎装车/旅行车:俗称瓦尔罐车,基于轿车底盘,拥有加长的车顶和巨大的后备厢空间,如沃尔沃V60/V90、奥迪A4/A6 Avant/Allroad。

2. SUV:

特点: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底盘较高,通过性好,视野开阔,内部空间灵活(尤其是头部和后备厢空间),造型硬朗大气,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子分类 (主要按尺寸和轴距):

小型SUV:如本田XR-V/缤智、吉利缤越、长安CS35 PLUS。

紧凑型SUV:市场绝对主力,如哈弗H6、长安CS75 PLUS、比亚迪宋PLUS、本田CR-V、丰田RAV4荣放。

中型SUV:如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丰田汉兰达、大众途观L、理想L7/L8。

中大型SUV:如理想L9、问界M9、小鹏G9、宝马X5、奔驰GLE。

大型SUV:如坦克500、红旗LS7、奔驰GLS、路虎揽胜。比亚迪仰望系列。

功能性分类:

城市SUV:主要面向铺装道路,注重舒适性和空间,占SUV市场绝大多数。

越野SUV/硬派SUV:强调非铺装路面通过性和越野能力,通常配备非承载式车身、差速锁、低速四驱等,如坦克300/坦克500、北京BJ40、Jeep牧马人、路虎卫士。

3. MPV:

特点:多用途汽车,也被称为“商务车”或“保姆车”。主要特点是侧滑门、方正高大的车身、超大的内部空间(尤其是第二、三排乘坐空间和腿部空间),座椅布局灵活(常见2+2+3),乘坐舒适性极佳。近年来家用MPV需求增长迅速。

子分类 (主要按尺寸和定位):

紧凑型MPV:如比亚迪宋MAX、传祺M6。

中型MPV:市场主力,如别克GL8(商务标杆)、丰田赛那/格瑞维亚、本田奥德赛/艾力绅、腾势D9、传祺M8。

中大型/大型MPV:如岚图梦想家、极氪009、腾势D9(部分高配)、奔驰V级、雷克萨斯LM。

4. 跨界车:

特点:融合了两种或多种车型的特点,界限日益模糊。

常见类型:

轿跑SUV:如宝马X6、奔驰GLE Coupe、领克05、吉利星越S。

跨界旅行车:如大众CC猎装版(Shooting Brake),通常底盘稍高。

小型跨界车: 介于小型轿车和小型SUV之间,如丰田锋兰达/卡罗拉锐放(本质是升高底盘的紧凑型轿车平台)。

5. 跑车:

特点:强调驾驶乐趣、速度感和设计感,通常为两门,底盘低,动力强劲。在中国市场相对小众,但品牌象征意义强。

子分类:小跑车(如丰田GR86/斯巴鲁BRZ)、性能跑车(如保时捷911)、超级跑车(如法拉利、兰博基尼)。

6. 皮卡:

特点:带有开放式载货区的轻型卡车。在中国,过去主要作为工具车,近年来政策放宽(部分城市解禁进城限制)和乘用化、高端化、新能源化趋势明显(如长城炮系列、雷达RD6、长安猎手)。

分类:按尺寸分紧凑型、中型、全尺寸皮卡;按用途分工具型皮卡、乘用型皮卡、越野型皮卡。

7. 微面/微型客车:

特点:价格低廉,空间实用(主要用于载货或客货两用),发动机通常前置后驱。如五菱宏光(曾被誉为“神车”)、长安之星系列。随着消费升级和法规趋严,市场在萎缩,但新能源微面(如五菱荣光EV)在特定领域有需求。

二、 按动力系统分类 (日益重要,受政策影响大)

1. 燃油车:

汽油车: 普通排量有1.0,

1.2.1.3.1.4.1.5.1.6.1.8.2.0.2.3.2.4.2.5.3.03.5.3.6.4.0.4.8.5.0还有更大的就不说了。。

有直列三缸机,一般微型车买菜接娃代步用。

直列四缸机,普通家用车一般通勤用。水平对置四缸机,市面上两家在用,一个斯巴鲁,一个是保时捷。直列五缸机,v型六缸机。有自吸发动机,有涡轮增压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又分单涡轮,双涡轮,有机械增压,有废气增压。

喷油系统又分单点喷,多点喷,混合喷,缸内直喷,增压喷。

燃油车是传统主流,但份额持续下降。

柴油车:主要用于商用车(货车、客车)和部分硬派越野车/皮卡,乘用车中占比很小。

2. 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汽车:完全依靠电池驱动电机。如特斯拉Model 3/Y、比亚迪海豚/海豹/元PLUS、小鹏、蔚来ET系列/ES系列、五菱宏光MINIEV等。市场增长最快的主力。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混:可外接充电,拥有较大的电池和纯电续航里程(通常>50km),可油可电。如比亚迪DM-i系列(秦PLUS DM-i, 宋PLUS DM-i)、理想汽车(增程式)、吉利雷神混动、长城柠檬混动DHT等。目前市场渗透率增长迅猛。

增程式电动车:一种特殊的插混,发动机只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如理想汽车、问界M系列、深蓝SL03/S7增程版、岚图FREE增程版。

混合动力汽车:

普通混动:不能外接充电,电池较小,主要起辅助节油作用。如丰田THS(凯美瑞双擎、卡罗拉双擎)、本田i-MMD(雅阁锐·混动)。通常不归类为“新能源车”,不享受新能源牌照和补贴政策。

燃料电池汽车:主要依靠氢燃料电池发电驱动。如丰田Mirai(少量进口)、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等。目前处于早期示范运营阶段,基础设施是瓶颈。

三、 按驱动方式分类

1. 前轮驱动:大多数家用轿车、城市SUV、MPV采用,适合北方。

2. 后轮驱动:部分强调操控的轿车、跑车、豪华车、部分硬派越野车/皮卡采用,适合南方。

3. 四轮驱动:

适时四驱:多数城市SUV采用,平时前驱,需要时自动分配部分动力到后轮。

分时四驱:硬派越野车常用,驾驶员手动切换两驱/四驱模式。

全时四驱: 始终四个车轮都有动力分配,多见于高端SUV、性能车和豪华轿车,适合全路况。

4:变速器又分手动,CVT无极变速,手自一体,干式双离合,湿式双离合。

四、 按价格和品牌定位分类 (市场约定俗成)

1. 经济型/入门级:通常指价格较低(如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车型,满足基本代步需求。

2. 主流/大众市场:价格区间广泛(约8-25万元人民币),覆盖最广泛的消费群体,竞争最激烈。

3. 中高端/轻奢: 价格更高(约25-50万元人民币),品牌、设计、用料、技术配置更优。

4. 豪华车:

一线豪华品牌: 奔驰、宝马、奥迪,红,仰望。

二线豪华品牌:领克,魏派,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捷豹路虎、林肯、英菲尼迪、讴歌等。

超豪华品牌: 红,保时捷、玛莎拉蒂、法拉利、兰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等。

中国新势力豪华品牌:小米,理想, 蔚来、高合(HiPhi)等。

5. 超跑:价格极其高昂,性能顶尖,限量生产。

五、 按功能性/特殊用途分类

1. 房车: 集成了居住设施的车辆,在中国仍属小众但逐渐兴起。

2. 特种车:如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工程车等。

总结

最常用分类:车身结构(轿车、SUV、MPV) + 尺寸级别(小型、紧凑型、中型等)** 是最基础、最常用的分类方式。

动力系统日益关键:新能源(BEV纯电、PHEV插混/增程) 的分类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变得极其重要。

中国市场特点:

SUV极度受欢迎:尤其是紧凑型和中型SUV是绝对主流。

新能源渗透率高: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BEV和PHEV(特别是增程式)增长迅猛。

本土品牌崛起: 尤其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小米,埃安、理想、问界、小鹏、蔚来等)和SUV领域(哈弗、长安、吉利等)表现强势。

加长现象普遍: 许多引进的全球车型(尤其是豪华品牌轿车和SUV)会推出中国市场专属的加长轴距版本(如A4L, A6L, 5系Li, E级L)。

MPV家用化趋势:MPV不再局限于商务接待,高品质家用MPV需求增长。

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和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在实际选车时,消费者通常会结合多个维度(如:想要一辆“紧凑型纯电SUV”或者“中大型插混MPV”)来筛选目标车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详解,买了车和没买车都来了解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