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上的誓言

 

盛夏,刚被雨水洗刷过的扎赉特旗音德尔镇红卫村如同“出水芙蓉”般纯净温婉。这与来接记者的村党支部书记朱双山黑瘦形象相比,显得有些“不搭调”。

随朱书记往村部走,气派的村居、宽阔的道路、秀美的广场、快乐的村民,无不展示着小村的实力。

到了村部记者才发现,在村里走了一圈的记者鞋上没有一点泥土。“这就是‘十个全覆盖’街巷硬化工程的功劳啊。”朱书记欣慰地笑着说。

发现:46岁的他头发已花白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十个全覆盖”工程落地在村屯。看一个村屯工程进展如何,就看这一村“带头人”。

“朱书记,你才46岁头发怎么都白了?”记者的一句关心话,引来朱双山半晌的哽咽。

原来,自2014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至今,朱双山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夏天每天4点就起床了,想睡懒觉是不可能的,我没起床,施工队的人就该找来了。”朱双山回忆起刚刚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时,眼神突然变得深邃。“最难的是搞村屯规划,村里没有一分钱,要占村民的地、砍村民的树,放谁身上都得说道说道。”土生土长的朱双山特别理解村民的“小情绪”。但工程得推进,他硬着头皮反反复复地做村民的工作。

村民仍不妥协。

“只能从自家人开始‘下手’了。”朱双山苦笑着跟记者说。

村民白宝成是朱双山的表哥。这次街巷硬化工程正巧占白宝成家两米多宽的院子,还要砍些果树。

“原先不理解,现在都理解了。你看看,中午刚下过暴雨,你们肯定看不出这就是以前的泥水路,现在这才叫真正的水泥路呢。”白宝成快人快语。

“工作开展难,不怕!咱们琢磨点出路。”这句话在朱双山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提出了召开5次会议、3次把关、2次公开的“532”工作法,成立了老党员、老村干部组成的“智囊团”,解决村里的大事小情。

看“领导”亲戚家都没逃过这一“劫”,有“想法”的村民也不再固执己见。2014年当年,朱双山就完成了村所在地查干查屯的全部街巷硬化工程。

2015年,红卫村4个自然屯“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顺利铺开。目前,红卫村修建标准化院墙1.9万米,各屯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改造危房100户,使全村90%的农户告别了土房。

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红卫村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被列为全旗“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村。

倾听:牢记心底的入党誓言

在和朱双山书记的促膝长谈中,朱双山慢慢放下了“戒备”,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在坚持吗?因为……”朱双山长长地沉默,眼睛里噙满了泪花。

如果没在那样一个狭小的村办公室里看到这样的情形,记者体会不到朱双山写在入党申请书上的“一切为了村民的利益,一切为了改变红卫村,不计个人得失……”这一誓言对他来说有多么重要。

但在这一刻,记者理解了他的苦和不易。更理解了他为何能在年薪仅1.2万元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

他忙到顾不上自己年迈的父亲病重,他忙到顾不上自己儿女考学、成家,他忙到缺席了太多家庭聚会……

“没办法,谁让我还有个‘大家’呢。”朱双山就是这样,25年如一日地把认准的事情做实了。

村集体没有钱,想给村民办些事办不了。这可急坏了朱双山。他通过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把村里的300亩闲置坡耕地以每年35万元的租金租了出去。

为了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朱双山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25万元为全村345户1508人口缴纳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同时出台了大学生奖励制度,针对本村学生考入高等院校给予1000元至1500元不等的奖励,鼓励农民重视教育、培育人才。

村民衣食住行有着落了,得有产业支撑才能长久发展。

近年来,朱双山积极转换产业发展思路,实施了“旱改水”项目,绿色水稻从最初的1200亩已发展到了4000亩,覆盖全村75%的农户,每亩比玉米多收入600元;积极引导农户养殖育肥牛和育肥羊。目前,牲畜总头数达到了3000余头只,100户养殖户实现了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发挥城郊村优势,鼓励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产绿色蔬菜、自养畜禽发展“农家乐”5家,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朱双山没有太多的表达,但记者从他为村民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入党申请书上的誓言,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