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生活百科

绘本《谁偷了包子?》——生活里的数学书

 

“妞妞,闹闹,过来吃包子喽!”

一共7个大包子,妞妞和闹闹吃了4个,还剩下3个。

两个人一起吃包子,

是世界上最快活的事!

——《谁偷了包子?》

数学源于生活!孩子的数学启蒙越早越好,这里的数学启蒙不是生硬的算数,而是有趣的数学思维。让孩子爱上数学,我们可以从绘本开始。

《谁偷了包子?》是一本适合3岁以上孩子亲子共读的数学思维类绘本。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的包子铺里。这家包子铺的生意特别好,妈妈每天都很忙,没时间陪妞妞。妞妞觉得有点孤单,想着要是能有个弟弟或妹妹一起玩儿就好了。

这天生意很好,晚上快关门的时候只剩下8个煎饺了。绸缎店老板买走5个,盘子里只有3个了。妞妞坐在凳子上打了个呵欠,咦?怎么少了1个煎饺呢?

第二天晚上,快关门时,还剩下9个菜包子,金店老板娘买走5个,还剩4个。妞妞帮妈妈扫地回头一看,咦?怎么只有3个了?妈妈以为是妞妞吃了,可是妞妞没吃,她委屈极了,她决定必须得抓住偷包子的小偷。

这天晚上,她悄悄地把5个包子放在桌上,撒了些面粉在桌子周围,然后再悄悄地躲到桌子下面。可是,她不知不觉睡着了,到了早上,她往桌上一看,5个包子只剩2个了,但是,她撒的面粉上却留下了很多小脚印。

夜晚再次来临,妞妞又把包子放在桌上,还在四周堆满了盘子、碟子和碗,地上还洒了又湿又滑的油。不一会儿,丁零当啷响起来了,妞妞终于抓到了偷包子的小偷,原来是一只瘦巴巴的小黑猫。

妞妞抱起了它,给它取名字“闹闹”,让它当她弟弟。从此,不论是玩儿,还是吃包子,他们都在一起。

这是一本细节满满的绘本,在前环衬里,妞妞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店门口蹲着画画。翻到后环衬,妞妞和闹闹开心地在大街上玩闹。从这两个地方,可以看出妞妞有了小伙伴后的快乐。

此外,妞妞抓住小偷闹闹时,她轻轻抱起它说“是不是太饿了,才偷东西?”作者在这里展现了妞妞的善良,悄无声息地传递了善良的美好品德。

这,都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这本书里有生活中的数学,把数学思维融入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学到基础数学知识。数学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数字,单一的算式……这样的数学,孩子不会喜欢,也不会愿意主动去探索,更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

在故事里,出现了4次数学的影子,第1次煎饺少了1个,第2次包子少了1个,第3次包子少了3个,第4次包子少了4个,每次都会有相应的图画,孩子能实实在在看到煎饺、包子变少,少了几个,还剩下几个。在孩子的数学启蒙阶段,具象化的学习很重要,便于他们去理解简单的数学常识。

通常,我会建议家长陪孩子读完这本书后,用家里的水果、玩具等可以直观展示的物品,和孩子玩一玩数学游戏,比如:在桌子上放着5个苹果,拿走2个,还剩几个?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简单的算数。

当孩子发现数学其实很好玩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愿意去探索更多的数学游戏,在他们眼中数学不再是冰冷的一串串数字,而是一个个调皮可爱的精灵。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数学绘本,或贴近实际生活,或充满童趣,我们可以多陪孩子读一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喜欢上数学。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绘本《谁偷了包子?》——生活里的数学书,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