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生活百科

看完英国人的一日三餐,终于明白为啥英国被称为“美食荒漠”了!

 

吃遍欧洲,银行卡在意大利被披萨治愈,在法国被蜗牛感动,唯独在英国差点被一盘黑豆子劝退

很多人出国前把英国想成炸鱼薯条、烤牛肉约克郡布丁的天堂,真住两周就会发现,所谓英国美食,是把罐头焗豆当国宴、把冷吐司夹火腿叫午餐、把土豆做出365种形态却365天吃同一个味。

英国家庭冰箱常年放着三种东西:罐头焗豆、冷冻薯条、切块西兰花。

早餐号称要煎五样、烤两样,其实培根香肠都是超市成袋装,平底锅一丢,翻面就算大厨。

九成上班族早上只有泡麦片的时间,真吃全套英式早餐的,是周末拍照发Instagram的少数。

午饭更省事。

市中心小超市中午排队的永远是为三明治选酱料的打工人。

两片面包夹芝士,生菜有没有看运气,吃完继续敲键盘。

一份冷吞拿鱼三明治加一瓶可乐,英国白领的平均午餐费控制在3.5英镑,折合人民币30块不到。

晚上回家,厨房唯一的热源是烤箱。

鱼条、鸡块、豌豆、土豆四件套塞进去,200度定时20分钟,出锅就算一餐。

英国超市蔬菜区永远把西兰花、胡萝卜、甜玉米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因为其他绿叶菜贵得离谱。

2023年英国食品统计局数据显示,人均土豆年消耗量102公斤,相当于每人每天干掉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

下午茶时间,红茶必须加奶,不加奶会被当成异类。

伦敦百年茶室Fortnum&Mason每天能卖出超过一万份司康饼,配的是浓缩奶油和草莓酱。

高糖配浓茶,血糖先飙升再回落,四点钟的饥饿感就靠这块饼堵住。

为什么英国菜能难吃到举世闻名?

工业革命早,城市化提前,大批农村人口进厂赶工,没时间也没条件慢火细炖。

二战配给制又让食材简单到只有土豆、胡萝卜、洋葱,政府印制的战时食谱教人把胡萝卜做出“牛排味”。

一代人吃习惯了,下一代人也跟着吃,味蕾记忆就这么传下来。

住在伦敦东区的朋友做过一个实验:一周不碰土豆。

第一天晚饭就饿到去便利店买了一大包薯片。

土豆在英国不是配菜,是主食、是安全感、是乡愁。

美食荒漠不全是厨师的错,是历史、收入、生活的综合结果。

英国人均周食品支出48英镑,其中30%花在冷冻速食。

贵的是房租,是交通,留给胃的预算只剩这点。

下次再听到英国美食荒漠四个字,不用嘲笑,换个角度想:如果每天中午也只能花30块,还得省出地铁月票,你吃什么?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完英国人的一日三餐,终于明白为啥英国被称为“美食荒漠”了!,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