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创业心得

坚持不懈勇追梦 敢闯敢拼好儿郎——记东乡青年马路退的餐饮创业路

 

“东乡手抓 香飘万家”“东乡贡羊 天下共飨”,这两大美食金字招牌是东乡特有的名片,也是广大东乡儿女创业致富的金饭碗。多少年来,一波又一波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东乡人走出大山,依靠东乡特色美食手艺和餐饮生意闯荡立足于全国各地,在鼓了自己腰包的同时,把东乡美食发扬光大。马路退就是其中一员。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蓉城自古繁华。热闹喧嚣的街头人流涌动,各式餐厅和小吃摊贩让人目不暇接,处处彰显着美食之都的风采。位于青羊区青龙巷的西遇忆品清真餐饮店门庭若市,说着不同语言、操着南北口音的食客来来往往。在店里,四川西遇忆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路退和他的妻子张兰梅正在忙碌着,年轻精干和招牌式微笑让人印象深刻。

马路退是东乡县凤山乡人,作为90年代出生于大山里的农村孩子,自然环境艰苦,家庭条件困难,务农的父母根本供不起孩子念多少书,十多岁的马路退便承担了家里的农活。少年时艰辛的生活也形成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屈的性格,这也是东乡人骨子里的性格特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懵懂年纪的马路退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跟着长辈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务工路,开启了四处闯荡的漫漫征途。从起初的摘棉花、工厂务工到餐厅打杂、端盘子、拉面炒菜,马路退的打工路也从新疆走到江苏、广东、陕西。一路走来,经受过无数汗水浸润和风雨洗礼的单薄身躯也逐渐成熟起来。

这期间,马路退遇到了他的意中人,来自东乡北岭乡的女孩张兰梅。婚后的张兰梅也想出去,于是志同道合的小夫妻便进入新疆一家工厂务工。由于肯吃苦、能学习,夫妻俩很快在厂里拿上了“高工资”,但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苦涩。由于饮食不习惯,吃饭就是白米饭加开水一口口送下去,最终导致马路退胃出血,妻子也生了一场大病。等到张兰梅快要出院时,一大笔住院费难住了他们。早上要出院,因为凑不够费用,马路退东奔西跑去借钱,央求亲戚朋友这个1000那个500的,直到凌晨才交了费用把妻子接出医院。了解情况的张兰梅泪眼婆娑地对丈夫说:“这辈子你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再苦再累都要和你一起扛。”

务工的收入虽然不错,但也仅止于养家糊口。面对困难的家庭和自己还有债务的现实,马路退对学习一门手艺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了,而对于他来说,餐饮就是最近的路。说走就走,夫妻俩辞掉工厂的工作,奔赴江苏,开启了餐饮店务工路。从洗碗打杂、端盘子到学习拉面、炒菜,每一项工作都认真干,每一次学习机会都不放过。特别是张兰梅,想学习炒菜,厨师不给她机会,她就干脆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偷偷扒拉垃圾桶里的调料残渣,一边记录,一边自己试验。

坚持不懈的马路退最终在西安开了他的第一家小面馆,吃上了餐饮手艺饭。存了点积蓄后又回到东乡汪集镇,开了一家特色小面馆。但由于年轻,玩心较重,马路退渐渐耽于和朋友们吃吃喝喝而忘了专心经营,只有妻子一人忙碌的小店最终没有支撑多少时间。等到关店赔本,他才从迷失中走出来。说到这段经历,马路退记忆犹新,他说:“创业路上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珍藏,特别是挫折和失败,它会时时提醒你路不平、当心摔跤。”

从头再来——身无分文的马路退带着妻子又出发了,而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成都。起初找了家青海人经营的拉面馆当厨师,之后便承包经营。由于吃苦肯干加上厨艺不错,两个人以一天16小时的工作强度,愣是让这家濒临关门的小店起死回生,并在这里拿到了一笔经营收入,攒了一些本钱。于是,马路退重新创业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说干就干,为了找到开店的合适位置,他俩每天步行十多公里,辛苦寻找,精心挑选,最后在金牛区解放西路找到了一家门店,东拼西凑了8万元,开起了在成都的第一家西北手工面馆,正式拉开了蓉城创业的序幕。

这次,夫妻俩使出了浑身解数,经历了头两个月无人问津的阵痛后,迅速稳住经营局面,并引入外卖,让小店生意红火起来,获得了在成都的第一桶金。接着依照当时流行的经营模式,小店开好了就转让,继续开一家再转让,连续五家面馆的经营都很顺利,也让他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终于在成都站住了脚。

创业何其难。这期间,凌晨三点的成都夜景是马路退采购路上的忠实陪伴,骑着电动车从门店赶往蔬菜批发市场需要17公里,而蓉城的雨说来就来。让马路退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大都市的成都那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还有来自家乡政府与乡亲们的帮扶支持。一路走来,他时刻铭记。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随着东乡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县上把特色美食作为支柱与核心产业来大力推进,制定出台了多项针对创业的支持和奖补政策,以“东乡手抓”和“东乡贡羊”为主打品牌的美食产业迎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期。由于拉面馆生意遇到瓶颈,一心想着开家餐厅的马路退便敏锐地发现了转型之路——开一家“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品牌餐饮店。在东乡县美食产业政策帮扶和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他在青龙巷开了一家主营东乡美食的西北菜餐厅,2020年成立了四川西遇忆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凭着东乡手抓的金字招牌和优质的管理服务熬过了疫情的冲击。至此,公司旗下在成都共有6家门店,包括青羊区青龙巷总店、锦江区合江亭店、武侯区九眼桥店,青龙巷西遇牛肉面、西遇牛羊肉销售店及成华区西遇忆品烤肉店,各门店生意红火,口碑良好。

疫情开始之际正是新店开业不久,面对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店里几十号东乡员工主动担负起各项工作,并集体表示不要工资共渡难关。此时的马路退没有“退路”,毅然决然咬牙坚持,负债百万但工资照发,和所有乡亲们抱团取暖,硬生生熬了过来。

地道的东乡美食当然要由东乡人来做。公司在蓉员工150余人,全部是东乡籍为主的临夏人。从管理层、厨师到服务员,这些员工从一开始的学习适应到慢慢锻炼成长,以东乡人吃苦耐劳和热情好客的精神品质让公司一路向前,而公司也给了他们学习提升的机会和满意的回报。马路退总是以自身的经历给员工加油打气,鼓励他们和自己一起学习厨艺、服务及经营管理的技能知识,并且常说:“我们东乡人是能吃苦善学习的,而且东乡人也是最能学到东西的。”

员工马国海入职三年来,从炒菜师傅成长为总店厨师长,现在工资和提成收入已达15000元,结婚后妻子何晓梅入职当了面点师,也拿到了6000元的工资;五年前入职的牟松吉给从洗碗端盘子到现在的凉菜师,在店里基本上啥都会做,能挣到7500元的月工资,现在他的新婚妻子杨新兰也来到店里做服务员,第一个月就拿到了4700元。值得一提的是,吃苦肯干、心灵手巧的50多名东乡族妇女也在这里吃上了厨艺饭。公司年龄最长的“阿姑”马麦热有一手做馍馍的绝活,来餐厅4年多,凭着做面点的工作,月工资能达到7500元,现在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也来到餐厅务工,他们一家三口月收入已达20000多元;精明干练的马金霞经过4年多的磨砺,目前是青龙巷店店长,已经获得了公司的股份。

看着自己的餐饮事业一步步发展起来,马路退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一点也不敢懈怠。说到成就,他总是说:“一人富不算富,能和乡亲们一起打拼,让大家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才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为确保食材质量,最大限度地保留西北人熟悉的味道,马路退建成了属于自己公司的食材供应链,安排专人从东乡县挑选采购品质优良的“东乡贡羊”和调味品、农产品等各类食材,统一运输至成都,确保让各地的朋友们尝到最正宗的东乡手抓和特色美食。连盖碗茶里的茶叶、冰糖、桂圆、大枣等也都是从东乡采购运来的。加上运输费用,这些物品成本和成都当地相差无几,但考虑到能为家乡本地市场尽一份力,马路退还是选择了东乡。而作为主打菜品的东乡手抓原料“东乡贡羊”必须是精挑细选的东乡本地羊,目前每两天需要采购拉运30多只,主要来自凤山乡和周边乡镇。

在今年东乡县美食产业奖补大会上,作为参会一员,马路退得到了一份来自家乡的奖励,切身体会到了县委县政府对于发展壮大美食产业的决心,更给了他持续创业的信心。他说:“大会上,县委马书记说要下大力气推动东乡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我们这些餐饮从业者颁发了奖补。这不仅是雪中送炭的经济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极大鼓励。对我们来说,来自家乡的帮扶支持是创业路上最大的底气。”会后,马路退立即前往广州、深圳和重庆考察,摩拳擦掌为拓展市场做准备,并于7月让“西遇忆品”第七家直营店在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路顺利开业,也标志着“河州味道·临夏美食”正式入驻山城重庆。

对于公司经营方面的体会,马路退深有感触。他说:“我觉得我们东乡人吃苦耐劳和热情好客的传统是干好餐饮行业与生俱来的优势,热情好客应该成为东乡一个闪亮的服务品牌。”“不是餐饮人成就了东乡美食,而是东乡美食这块金字招牌成就了我们,这也是东乡餐饮人从业创业的根本。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东乡手抓’‘东乡贡羊’品牌,重信誉,看长远,努力让东乡餐饮和美食文化走向全国、发扬光大。”

最后,马路退满眼憧憬地说:“我的愿望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吃到一口正宗的东乡手抓,让东乡美食餐饮店在全国遍地开花,产业发展前程似锦。”

记者:马正海 马金宝 郭丰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不懈勇追梦 敢闯敢拼好儿郎——记东乡青年马路退的餐饮创业路,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