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狄更斯式人道主义的光辉——《大卫·科波菲尔》深度阅读

 

课题:狄更斯式人道主义的光辉——《大卫·科波菲尔》深度阅读

教材定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外国文学单元

课时安排:3课时

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向)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 通过人物对话分析,掌握维多利亚时期英语文学语言特色

◦ 学习小说中复调叙事手法的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 运用批判性思维解读"苦难与成长"的辩证关系

◦ 通过社会问题分析培养历史唯物主义思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 鉴赏狄更斯幽默与讽刺交织的审美特征

◦ 尝试创作微型人物速写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 理解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文化特征

• 探讨经典文学对当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二、教学准备

• 预习任务

1. 绘制19世纪伦敦社会阶层分布图

2. 撰写三位次要人物的"推特式简介"(140字内)

3. 收集文中出现的童工、教育、司法制度相关描写

• 教学资源

维多利亚时代工厂童工纪录片片段

小说人物关系动态思维导图(可交互电子版)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叙事迷宫中的成长轨迹

1. 情境导入

◦ VR展示19世纪伦敦码头场景

◦ 设问:"如果穿越成10岁的大卫,你该如何生存?"

2. 任务群活动

◦ 小组合作绘制"大卫人生地图"(标注关键转折点)

◦ 角色扮演辩论:贝西姨婆是否算合格监护人?

◦ 思维碰撞:比较中西文学中的"孤儿叙事"差异

3. 生成性成果

班级墙报《逆光生长——中外孤儿文学比较研究》

第二课时:人性显微镜下的众生相

1. 深度学习

◦ 微专题研究:

■ 米考伯的"债务哲学"折射的社会病症

■ 斯蒂福兹的双面性:贵族教育的得与失

■ 艾米丽的悲剧:性别与阶层的双重困境

2. 跨媒介学习

◦ 观看话剧改编片段,分析舞台艺术与文学叙事的转换

◦ 为乌利亚·希普设计现代职场形象(服饰/语言/行为)

3. 批判性写作

撰写文学评论:《当善良成为奢侈品——重读科波菲尔》

第三课时:经典照进现实

1. 比较阅读

◦ 平行阅读《雾都孤儿》选段,归纳狄更斯创作母题

◦ 联系《平凡的世界》,探讨成长小说的永恒价值

2. 项目化学习

◦ 社会调查:当代"隐形贫困生"现象研究

◦ 创意写作:续写朵拉在现代社会的人生故事

3. 思政渗透

主题讨论:在物质丰裕时代,我们还需要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吗?

四、多元评价体系

1. 过程性评价

◦ 阅读批注质量(电子书标注系统统计)

◦ 小组合作贡献度(互评量表)

2. 表现性评价

◦ 人物形象cosplay展示

◦ 微型文学沙龙发言记录

3. 终结性评价

◦ 创意写作集《科波菲尔的21世纪》

◦ 社会观察报告《伦敦东区到北上广》

五、特色作业设计

1. 必做

◦ 制作维多利亚时代文化手账本(含服饰/饮食/礼仪)

◦ 给中年大卫写求职推荐信

2. 选做

◦ 创作四格漫画《米考伯理财记》

◦ 设计"反PUA指南"(基于艾米丽案例)

六、教学反思预设

1. 关注学生对苦难书写的个性化解读

2. 注意平衡文学审美与社会批判的维度

3. 利用数字人文工具增强经典可感性

设计理念说明:本方案践行"文学即人学"的教学观,通过时空对话、跨界融合、深度思辨等策略,使经典阅读成为培养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的载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可根据具体学情调整任务难度,建议配合使用"文学圈"阅读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按照各种各样的教学要求,设定不一样的指令,就能弄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来,大伙可以不停地去试一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狄更斯式人道主义的光辉——《大卫·科波菲尔》深度阅读,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