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中秋·美文| 高福林:《中秋听月》

 

那是1987年中秋,我因公外出未回,索性跑去河边独自观月,不曾想却有了意外的惊喜,我听到了月的声音。

或许你会问,月何以有声?而我要说,君莫听之以耳,不妨试之以心。以心听之,则万物皆活,均能发声。

我们不妨从王摩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开始,听听月的各种声音。鸟鸣是不是月声呢?设若诗中的小鸟,春夜寂寂,万壑空濛,在群山叠翠中偶一抬头,见那皎月又大又明,正从峰峦间冉冉升起。一定会心为之惊,口为之鸣,雀跃飞腾。我们说鸟鸣为鸟之心声,鸟之心乃有感于月之情。所以,鸟鸣是鸟之心声,也是月之心声,乃有欣欣愉悦之意,此时的鸟声岂不是月的声音。

我们再从魏武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来看,是否亦同此理。乌鹊之飞有声,乌鹊之鸣有声,其声因月而起,必含明月之心,这样,乌鹊也就有了月的戚戚苍凉之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章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更是从明月中听到潮声、江声!春潮涌动,江声浩荡,嘈嘈切切,硄琅澎湃,极响极动。明月初起,寂寂闲闲,浑穆皎洁,极素极静。月得潮而有势,潮得月而生神,月与潮,潮与月,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江潮声亦月声,月声中听到了江潮声,正是天籁君临自然万有之意。

曾作官仓鼠的晚唐著名诗人曹邺,在一首烹茶诗中写道: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中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是泉声乃即月声。清泉在流,微月初照,缭乱的泉声不正是月儿弹拨的乐音吗?及至汲泉入壶,对月而烹,香茗翻滚之际,则月声又移至盏中,盈盈在掌握之中了。

长夜不能寐,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这段出自南北朝时的南朝民歌《子夜歌》里的诗句,用流丽自然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少女思念情郎,辗转难眠,如痴如醉,月光如水,倾泻环宇,而略带有吱吱灼伤之痛的情思。情郎的召唤在想象中却变得更加热烈,或如野火之毕剥有声。于是这声音就自然融入到如水的月光里,使月的声动顿觉鼎鼎如沸了。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被称为诗鬼的李长吉,更是魅力奇幻,竟然听到羲和敲击太阳之声!那声音玻璃一样清脆悦耳。日月同辉,太阳之声如玻璃,那明月之声呢?白兔捣药、吴刚伐桂,捣药之声砰砰,伐木之声丁丁,或许当如美玉,或许当如金石。目观明月皎皎,耳听金石铮铮,金声玉振,环佩叮咚,那当是何种境界、何种况味呢?

其实,月也是有脚的,不然,怎会有“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月的脚步或许轻盈、或许伶仃,无论如何的步步莲花、曼妙多姿,然而,既然能迈出脚步,那一定会弄出声音的吧。我们不要把这当成是一种错觉和误会,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一直跟着月亮走过来的!而且还会被月亮导引着,一直向前走。多么的暗无天日也不怕,最可怕的是人们的心灵听不到月声。有月的时候,我们望月、叹月、逐月、捉月、奔月。无月的时候,月声则会更清晰,我们心里则会更加念想。月声就像真主,我们虽不能看到,但她仿佛流水,随物赋形,千变万化。她会在你最需要她的时候,发出最契合你心绪的声音,因为她视众生平等,每一个人都是她的知音。

今夜,我在异乡的小河边,与几位古人闲聊,眼前没有乌龙飘香,也没有一盅半盏美酒,只有心心相印,情味相投,不觉夜至中分。见明月当空,蓦然欣喜,徐步月下,闻听这波月和声,突然看见地下纵横交错的岸柳照影,又想起东坡承天寺夜游的情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噫,莫非此境乎!啊,皎皎孤月。水声乎?月声乎?心声乎?

作者简介:

高福林,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山东省冠县人。号三善斋主,笔名一苇子、百衲生。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四个全国文学组织的会员、聊城市作家协会顾问。中国丁芒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编《百川》文学双月刊。

1969年以来在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出版有诗词集、新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长篇人物传记等多部专著。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奖项,作品被收入《世纪诗词大典》等多种版本,辞条入选《中华当代诗人作家》影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美文| 高福林:《中秋听月》,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