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三次行善后,我坚信:钱是最大的因果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个字。

进入中年,人生像一辆不断加速的列车,身后是孩子的学业、父母的健康,前方是房贷、车贷和各种好像永远开不完的会议。

一转眼,白发竟悄悄爬上了鬓角。

过去我们总相信——“善良,有善报。”

可三次行善之后,我却开始明白:钱,其实才是这世上最赤裸,也是最真实的因果。

第一次行善:雪中送炭,有时换来“理所当然”

几年前,曾经有个老同事因为孩子生病,四处筹钱。

我那时候自己也正换房,实在拮据。

但想着以前共事多年,就咬咬牙借了五万块。她千恩万谢,说一定会还。

后来日子久了,这同事不仅没了消息,反而连普通微信问候都变得逐渐“既视感”十足。

偶然听闻,她日子其实早就缓过来了。

钱没要回来,这段情分,也就淡了。

俗话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终于明白,成年的善良里,光有热血还远不够,还需要聪明的边界。

不懂对方难处,不代表你的牺牲就是别人心里的救赎。

有些善良,没有结果,只有疏离。

钱,是人与人关系的分水岭。

第二次行善:愿做锦上花,却被视作“闹心劳”

前年,一个亲戚想创业,找到我借钱。

我虽然存款有限,但想着一家人总不能太冷漠。

于是咬牙又拿出两万块。亲戚一开始感激得痛哭流涕,可等钱到手后,渐渐变得理直气壮,逢年过节甚至多了点“债主提防”的距离。

隔壁宋阿姨说得好:“有钱的时候,你是亲戚;没钱的时候,你就成了讨债鬼。”

钱一出手,亲情变味。这就是现实:钱能见证善意,也能揭开许多假面。

有人说,钱是考验人性的放大镜;但更深一层,该是“你在哪儿投资,你便收获哪种因果”。

别总把善良当万能钥匙,别让钱包为情谊埋单。

第三次行善:举手之劳,心安便好

有一年,社区搞募捐,为重病老人筹医药费。

我能力有限,就随手捐了几百元。

谁料第二天,老人的子女敲开我家门,说想亲自谢谢我。

他们带着瓜果和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言辞恳切。

那天傍晚,夕阳落下时,我忽然觉得心很宁静,也有点甜。

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善良,是量力而行的举手之劳,不以亏空自己、不期待回报为目的。

音乐诗人李宗盛唱过一句:“终其一生,我们都是负累,又期待温暖。”

其实,善良就像那杯温水,刚刚好能解渴,不烫伤别人,也不灼伤自己。

钱,是最浅显、也是最直接的“因果法则”

北京东路的日子说得真透:“成年人靠钱交朋友,靠心谈感情。”

钱,是考验,也是保护伞。太多人说金钱庸俗,可等真正遇到急难困苦,最能帮你的,还真逃不过钱字。

“谈感情容易,谈钱最扎心。”不是让我们冷漠,而是提醒我们:帮人先量力,助人要留度。

给得起的时候别犹豫,但一定要保证自己有退路。

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很多善良只能变成羡慕。

再善良的人,也有自己的余粮要守。

努力赚钱,也是在积攒行善的资本;舍不得投资自己的人,善良也变得苍白无力。

善良要有底线,金钱才是现实的果因

不指望每一次的付出都有回报,不冒昧将善意强加给别人,不因为几次被伤害就彻底关上心门。

真正的善良,是温柔地爱人,更清醒地爱己。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因果不是遇见谁,而是有没有能力继续善良;最大的幸福不是你帮了多少人,而是你还有力气保护自己。

愿你温柔以待身边人,更有余力照顾好自己。

不用等什么“善有善报”,只要拥有主动选择善良的余地,就已经很幸福。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怎么看,钱和善良之间的关系?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也许,你的一句故事能温暖和提醒更多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次行善后,我坚信:钱是最大的因果,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