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育儿亲子

孩子6岁前,有3种“坏行为”,其实是对妈妈深深的爱,却总被误会

 

泰国董里府那视频看了吗?

上周四幼儿园里一个家长直接飞踹6岁孩子,就因为孩子玩耍擦伤他家娃。

这年头当爹妈的真能疯成这样?

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尤其对懵懂小孩下狠手,纯属无能狂怒。

监控里孩子被踹得脸着地,校方居然还想和稀泥让双方和解。

6岁孩子懂什么冲突处理?

家长要做的该是教会孩子用语言沟通,而不是亲自上演全武行。

更讽刺的是,暴力家长最后还被告上法庭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其实6岁男孩出现推搡打人、焦虑撒谎这些行为挺常见。

但家长反应过度就像火上浇油。

美国纽约7月8日刚曝光的案子更离谱,36岁男子当街抢别人家6岁孩子,律师还狡辩“没撞到头”。

这些极端案例背后,暴露的都是成年人情绪管理失控。

遇到孩子打人咬人别急着贴标签。

可能是他表达不出挫败感,或是模仿了大人行为。

有家长发现儿子突然偷拿玩具,后来才知道是幼儿园小朋友炫耀新玩具刺激的。

小孩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逻辑。

专业人士建议分三步走:先观察孩子行为规律,是不是总在特定场合爆发?

再蹲下来问他“刚才发生什么让你这么生气”。

最后才是引导他说“下次用嘴巴告诉同学你生气了”。

比吼一百遍都有用。

真要涉及摸隐私部位这类原则问题,该报警必须报。

但多数情况真没到犯罪程度。

有家长分享经验,孩子突然频繁打人后,每天放学路上玩“今天最开心和最生气的事”的聊天游戏,两周后攻击行为少了一半。

孩子缺的往往是情绪出口。

泰国飞踹家长和美国绑匪都该被法律严惩,但普通家长更该警惕的是:别让焦虑情绪代际传递。

你摔门骂街的样子,明天就会出现在孩子推同学的动作里。

养娃是场修行,管好自己比管孩子重要十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6岁前,有3种“坏行为”,其实是对妈妈深深的爱,却总被误会,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