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多重不确定性中逐步复苏,金融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科技竞争加剧、监管合规要求趋严等挑战。在此背景下,我行财务部门紧密围绕集团战略目标,以“稳增长、控风险、促转型”为核心任务,全面贯彻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和巴塞尔协议Ⅲ框架要求,深入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与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控、提升科技赋能,上半年实现财务稳健运行,为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主要工作及突出成效
(一)预算管理与资本配置:构建动态化资源分配机制
1. 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体系
以“资本充足率”和“风险加权资产回报率(RORWA)”为核心指标,将年度预算分解至各业务条线及分支机构,建立“战略规划—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绩效评估”闭环管理体系。
引入“滚动预测”机制,按月动态调整存贷款规模、净息差(NIM)及中间业务收入目标,灵活应对市场利率波动与客户需求变化。
2. 资本管理优化
实施差异化资本分配策略,优先支持普惠金融、绿色信贷等高收益低风险业务,上半年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资本消耗效率提升15%。
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优化表外资产结构等措施,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稳定在12.5%以上,显著高于监管要求。
成效:预算执行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资本回报率(ROE)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资源使用效率位居同业前列。
(二)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财务运营体系
1. 核心系统升级与数据治理
完成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CBS)上线,实现财务核算、资金清算、税务申报全流程自动化。通过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处理效率提升60%,人工差错率下降至0.05%。
建立全行级数据仓库,打通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壁垒,实现“客户行为—交易流水—财务结果”的实时穿透分析。
2. 场景化金融科技应用
在手机银行端推出“智能财务助手”,为客户提供现金流预测、税务优化等增值服务,用户活跃度提升40%。
应用AI算法构建“动态拨备模型”,基于宏观经济指标与客户信用数据,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拨备覆盖率稳定在220%以上。
成效:财务处理效率提升50%,运营成本节约超1.2亿元,数字化转型案例获银保监会“金融科技最佳实践奖”。
(三)流动性与风险管理:筑牢安全运营防线
1. 流动性精细化管理
严格执行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监管要求,通过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增加高流动性资产配置,LCR指标保持在125%以上。
建立“压力测试—应急计划—流动性储备”三级防御体系,成功应对6月市场流动性紧缩事件,未发生资金缺口。
2. 信用风险防控升级
依托大数据风控平台,对公贷款客户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生命周期监控,潜在风险客户识别准确率达92%。
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实施限额管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2%以内,较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
成效:流动性风险指标全面达标,风险加权资产(RWA)增速低于资产规模增速3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
(四)成本管控与价值创造:深化业财融合
1. 全成本分摊体系(FTP)优化
引入“资金转移定价(FTP)2.0”模型,细化存贷款利差核算,精准衡量各业务条线边际贡献。
对低效网点实施“轻型化改造”,通过智能柜台替代传统人工服务,单网点运营成本下降30%。
2. 税务筹划与政策红利落地
积极申请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绿色债券免税等政策,累计减免税费超8000万元。
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优化全球税务架构,海外子公司有效税率降低5个百分点。
成效: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5%,盈利结构持续优化。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公众号【大行写作资料】聆取全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5年上半年财务工作全面总结报告,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