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作为我们身体的“中流砥柱”,它的健康不容忽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椎疼痛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及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因此,掌握正确的站姿、坐姿,运用中医保健等方法进行预防和缓解,对于维护腰椎的健康至关重要。
伤害腰椎的元凶
姿势不当:长期保持不良的站姿、坐姿,如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会导致腰椎受力不均,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过度劳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不动,增加腰椎负担,导致肌肉劳损、韧带松弛,进而诱发腰椎疾病。
外伤:腰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可能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
其他因素:肥胖、妊娠、遗传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腰椎的发病因素。
端正站姿、坐姿
保护腰椎,首先要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做起。
正确站姿
头部:保持正直,双眼平视前方,下巴微微内收。
肩膀:自然放松,双肩下沉,不要耸肩或含胸。
胸部:挺起胸膛,保持自然呼吸。
腹部:收紧腹部肌肉,保持核心稳定。
骨盆:保持中立位,不要过度前倾或后倾。
膝盖:微微弯曲,不要完全伸直或过度弯曲。
双脚:与肩同宽,均匀受力,不要内八字或外八字。
正确坐姿
座椅高度: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膝盖弯曲呈90度。
背部:紧靠椅背,保持腰部自然的生理曲度,可以在腰部放置一个靠垫以提供支撑。
头部:保持正直,双眼平视前方,下巴微微内收。
肩膀:自然放松,双肩下沉,不要耸肩或含胸。
手臂:自然下垂,肘部弯曲呈90度,前臂与地面平行。
腿部: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不要跷二郎腿。
中医外治来帮忙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对腰椎的伤害,还可以运用中医方法对腰椎施以额外的“呵护”,并进行保健。中医保健方法注重整体调理,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腰椎疼痛,预防腰椎疾病的复发。
1.穴位按摩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此穴可以强健筋骨。
腰阳关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按摩此穴可以疏通经络、缓解腰痛。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按摩此穴可以舒筋活络、止痛。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按摩此穴可以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感到微微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日1~2次。
2.艾灸
艾灸是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目的。对于寒湿型腰椎病,艾灸效果尤为显著。
常用穴位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阳关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
命门穴: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阿是穴:并非固定位置的穴位,而是指患者疼痛明显的地方。
艾灸方法
将艾条点燃,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皮肤红润、温热为宜,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每日1次。
3.拔罐
拔罐是指利用负压原理,将罐吸附在皮肤表面,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
常用部位:腰部两侧、臀部、下肢后侧。
拔罐方法:选择大小合适的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
除了以上中医外治的保健方法,还可以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针灸及中药方剂的调理。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施治,选择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或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以达到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目的。
坚持日常好习惯,腰椎疼痛不复发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预防腰椎疾病的复发。
加强腰部锻炼:适当的腰部锻炼可以有效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可以每天进行如游泳、瑜伽、小燕飞、平板支撑等运动,有助于强化腰部肌肉力量,舒缓腰椎压力,保护腰椎。
进行合理饮食:合理饮食也是保护腰椎的重要一环。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钙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帮助维持腰椎健康。同时尽量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控制体重以防止肥胖给腰椎带来额外的负担。
其他注意事项:避免久坐久站,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凉。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以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掉“伤腰”习惯, 护好“中流砥柱”,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