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吕琳
实习生 程佳瑶
“跨进这条老街道,大家听我道声好!”1月18日,在武汉市江汉区孙中山铜人像东边民权路南侧,出现了一面会“讲故事”的墙,墙边只见一簇五彩缤纷的“花”被众人围观叫好。凑近看,这群人是来自武汉一初学苑南校区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的穿着一簇幅打褶的马面裙,有的上身一套叠搭有致的明制汉服,有的则是西装革履。
这面“墙”有近1400米长,以立体的红砖为底,起点由一幅老汉口码头的全景图拉开帷幕,龙王庙码头工人喊着号子装卸货物,江汉关大楼屹立江畔,往来的商船、洋行建筑错落有致,勾勒出汉口开埠后的独特风貌。
自2024年10月起,武汉一初学苑南部校区小学部一年级全体教师便陆续带领一年级学生开展“以故为新”主题活动,这次他们来到学校附近的“老汉口”街道,开启2025年“街道的故事”新篇章。说起“老汉口”,那就一定离不开汉口话。“乐昂”“蛮扎实”“搭北算数”“心里冇的数”等等,一位从小在汉口长大的武汉本地小演说家——该校一年级(2)班的学生向泽宇向围观群众现场展示自己“纯正”的汉口话。
“大家请看,这面墙上陈列着武汉知名老字号的牌匾,蔡林记、祥谦益、汪玉霞、德华楼……每块招牌都各具特色。”“‘叶开泰药房’的墙上,不仅排布着一格格药柜,柜子上的环扣还能拉开,还有一面墙上则挂满了‘苏恒泰’精美的油纸伞。”两位小小演说家手拿演讲稿,相互配合,声情并茂地叙述着老汉口在岁月更迭中散发出的“新味道”。
穿梭在学校附近的大街小巷,可爱的小学生化身街道小侦探,探寻那些被时光珍藏的故事。“这张照片是20世纪30年代的孙中山铜像,当时人们经常在此广场举办大型活动。”一年级一班的小侦探章芊羽,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向大家介绍道。“这些‘小伢们’都蛮会讲,比我自己看有趣得多啦!”一旁认真听讲的武汉本地人对这群街头演说家的演讲表示肯定。
一年级班主任梅敏提起开展“以故为新”活动的初衷与主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我校地理位置以及悠久历史,小学部打造了主题实践课程——‘以故为新’。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考虑结合我校一年级学生‘适应环境会倾听’的培养目标,我们提取了第一个核心问题‘校园里有什么?’,以德法、综合实践为核心学科,有机融合语文、美术等学科,面向一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校园与我’的主题学习。”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主题学习以问题驱动,将德法课中《这是我们的校园》和综合实践课《我是校园小导游》进行跨学科融合,为同学们设计活动内容,借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身街头演说家,武汉这群小学生擅讲武汉故事,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