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院网讯 8月20日,湖南高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8位报告团成员的生动讲述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特将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我有一个想法永不变
湘潭县人民法院花石法庭的庭长 崔赣
作为全省法治战线中的一员,其实我也是在延伸父亲这位老法官脚下的路,在基层法庭这条路上一走就是21年,一路上风尘仆仆、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启迪和感动。身在基层法庭,难解的硬疙瘩和难说服的当事人就是我们经常要接受的考验。怀着对法律的信仰与执着,我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去为群众定纷止争、排忧解难。
2017年的春天,一起棘手的赡养纠纷摆在了我的桌上。年近90岁的冯娭毑,膝下有儿女四人,八年前她因赡养问题将自己的大儿子告到了法庭,虽然经法庭调解,母子达成了赡养协议,但大儿子拒绝履行协议,且八年来未曾迈过仅相隔200米的距离去探望母亲一次。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只好再次请法庭出面执行调解。第一次登门,才发现大儿子原来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见我是来调解的,他硬是把我轰出了大门。我只能依法将他拘留促使他将赡养费交到了法庭,当我把执行款交到冯娭毑手里,老娭毑两眼无助地直盯着大儿子家的方向。老人的眼神满满的是思念和期盼,案件虽了,但我应该为眼前这个老人再做些什么。接下来我一次又一次上门做兄弟姐妹的调解,一次又一次碰钉子。
这已是我第六次登门了,不过这回我带上了已做通工作的弟弟。兄弟见面,弟弟红着眼睛首先说出了那句对不起,兄弟俩竟抱头痛哭,在众人的簇拥下,母子终于相见,泪水在他们脸上肆意地流着……临走时老汉把我送到村口,他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呀!崔庭长!要不是你不辞辛苦做通了这工作,我想这一世的怨恨怕是解不开的,谢谢!”车子发动了,老汉还是久久的伫立在那,不肯离开,不停地朝我们的方向挥手致意……
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家人。2011年3月,我刚到任花石法庭,开始了对他小梓斌的帮扶助学。前不久,他背着残疾的妈妈跑到我的办公室,拿着湖南农大的录取通知书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庭长爸爸,快看,我考上大学了!谢谢您!谢谢您!是啊,为了这一声“庭长爸爸”我一定还会继续为他撑一片天,为他遮风挡雨!
近年来,花石法庭结案数年年攀高,从2012年至今,年均结案362件,超额完成审判执行任务,连续八年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2015年,还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走过这不长不短的21年,要说感悟我只知道唯有扎实工作,才能更好担当起司法的公平正义,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的幸福安宁,才能回报乡亲们对我的满满的信任和情义!我坚信,这个想法永远不会变!
架好官民“连心桥”
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 罗颖红
1974年,我出生在株洲醴陵的一个小山村,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四人抚养长大。22年前,我如愿踏进株洲中院这扇大门,成为一名法官,有了如今的一切。我的父亲,是一个有着六十年党龄的矿山老工人,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懂得很多朴实的道理,总教导我,“小红,咱做人做事不能忘本,要讲原则、守规矩、凭良心。只要心中装着老百姓,哪怕只是一名普通法官,也一定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9年前,在成功调解一起土地纠纷案后,年逾七旬的当事人林某紧握我双手,老泪纵横:“法官,谢谢你。我半截身子快入土的人了,一辈子没打过官司,实在没法子走到这一步。你们帮我解决了难题,我死也瞑目。”我帮老人擦去眼角的热泪,却发现自己也红了眼眶。老人像极了我憨厚本分的父亲。那一刻,我突然懂得:写一纸公正审判的文书并不难,用心化解矛盾,让老百姓触摸法律的温度,感受公平正义,这才是法官最大的成就。
我的车后备箱内有一双磨破了后跟的雨靴,伴随我淌过无数水坑、寻访过无数热土。2014年以前,几乎每个周六周日,不论刮风下雨,我都带领庭里同事奔波在各个重点项目,给指挥部做法律指导,为老百姓宣讲政策,助推重点项目进程。十年间,从神农城、湘江风光带、动力谷,到长株潭城际铁路、清水塘搬迁改造……我几乎走遍了株洲市9个县市区371个重点项目,见证了他们的蝶变。
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决定其社会敏感度和关注度都非常高。多年从事行政审判,我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独门秘籍”:用心、用情、用行,去架好官民“连心桥”。让老百姓在庭上庭后尽情倾诉,甚至抱怨,气出了,情绪缓了,案子也就顺了。为了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我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和尝试。我和同事设计制作了征地拆迁流程图,编印成服务手册赠送给相关部门。我是市普法团成员,先后数十次到政府、行政机关讲课。我办理的案件多次入选湖南法院典型案例……我所带领的团队,审判绩效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连续三年获评全市政法先进集体,并荣记集体三等功,我被评为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先进个人。
工作20多年,我尽心尽力,无愧于胸前的法徽和手中的法槌。但是,没能跟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今天,我站在这个讲台上,代表株洲两级法院792名干警,讲述一名行政审判法官架好官民“连心桥”的平凡故事。也想对离开我4年的那位老共产党人说一句:爸,我从未忘记您的教诲,一刻也没敢忘记初心,一直牢记着使命。
做一辈子的乡村法官
沅陵县人民法院官庄人民法庭审判员 袁占科
“青春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请爸妈放心。”1984年,我说服父母来到沅陵追逐法律梦想,主动要求分配到边远法庭。刚来报道时在门外听到同事聊天:这个小袁年轻帅气的,是不是傻,官庄条件那么差,别人躲都来不及,他还主动往乡里跑。尽管有心理准备,可真到官庄法庭报道时仍然傻了眼:低矮阴暗的租用平房,简陋的办公桌,用绳子和透明胶绑了又绑的办公椅,渗水发霉的墙壁,还有无处安放的木板床,心里凉了半截。“小袁,准备开庭啦,你来做记录,跟我走”,还没来得及多想,就被庭长叫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我在官庄法庭一干就是35年,走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村村组组,沅陵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群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很多地方只能步行前往,舒适的胶鞋成了我的首选,遇到小溪,鞋子一脱,裤脚一挽,提着鞋子就能方便地趟过去,走得多了,鞋子磨损大,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到镇上的鞋店买新鞋,鞋店老板每次都十分热情地招呼着:“老袁,是不是胶鞋又穿坏啦?早就帮您准备好啦,试试看!”之后我就有了第一个绰号--“胶鞋法官”。
我经常到乡镇村组巡回开庭,徒步走上几十里山路到农户家中办案。去年有一起相邻通行纠纷,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为了尽快平息矛盾,我骑了一辆带防滑链条的摩托车前往当事人张某家中处理,一不小心碰到石头上,摔成左手骨折,处理完后打着石膏见到张某,张某感动不已:“袁法官,您为了我们这点事前前后后跑了足有20多趟了吧,如果我们还为邻里琐事闹矛盾的话那还是人吗?”最终两邻居重归于好,一宗可能引发家族矛盾的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35年如白驹过隙,后续来的同事走了一波又一波,而我选择一直坚守在这里,退休的老庭长开玩笑说:“老袁,你是我们法庭有史以来的最牛‘钉子户’,官庄什么都在变,只有你没变。”
总有人问:“你是工龄长、资格老的法官了,有那么多机会调到机关工作,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呢?”而我觉得还做得不够,官庄需要我,只要还干得动,我就要一直干下去。闲暇时,我喜欢到离法庭不远的河边散步,看白发的老人下棋,看活泼的孩子打闹,老百姓几乎没有不认识我的,一声“袁法官好”是对我的肯定,也是我继续坚守的力量源泉!
柔肩也要挑重担
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 张波
我的父亲是一名司法警察,小时候,每当父亲执勤时,我都会远远的躲在角落里,一脸崇拜地望着审判台上的法官,虽然不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但那威严高大的形象却深深地刻在了我幼小的心中,从那时起,一个“法官梦”便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梦想起步时总显艰难,但只要坚守,梦想的种子总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做好一名书记员,是我逐梦路上迈出的一小步,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还远远不够。于是我白天做记录,晚上回家刻苦自学。记得那时我刚怀孕不久,孕吐严重,加上自己底子薄,往往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去理解和记忆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为了强化记忆,我把诉讼法的时间节点编成顺口溜,每天默念好几遍,同事们看我经常自言自语的碎碎念,都笑我走火入魔了,而我却在日复一日中的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别人的胎教是童话故事或者古典音乐,而我的胎教却是不断更新的法律知识,我爱人幽默的说“你这样估计都能直接培养出一个小法官啦”。经过不懈的努力,我顺利读完了在职法律硕士,并以全市最高分的成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2008年,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刑事法官,可当我坐在庄严的审判台上,心里又忐忑起来,同事们问我,“你一个女孩子,办民事案件多好,刑事案件充满暴力和血腥,你不害怕吗?”。怕,当然怕。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翻阅刑事卷宗时,我的手在发抖;第一次看见尸体解剖照片时,我整天吃不下饭;第一次见证死刑犯被执行时,我恐惧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但是我不服气,别人可以,我也行!我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努力钻研刑事审判业务,大案、要案、难案我都抢着办,迅速成长为法院刑事审判的骨干力量。
这些年,我凭着一股敢于挑战的韧劲,先后主审了湖南移动公司原总经理王建根受贿案,欧阳峰等走私、贩卖毒品案,参审了曹再发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魏民洲受贿案等一系列大要案。
法槌虽轻,但在我的心中,重若千钧,我深知,每一次法槌起落,都凝聚了太多的期待、诉求和取舍,我将慎之又慎。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当我们在肃穆的法庭之上、庄严的国徽之下,举起法槌时,心中秉持的,只有公平正义。而我,也将继续在平凡的法律岗位上,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司法使命,以梦为马,砥砺前行,终我一生书写法治信仰。
情解百姓千千结
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庭长 李芬
书记员做到审判员,随着工作实践的深入,我对“人民法官”的内涵和价值有了自己的理解:法官的职责和使命,是追求司法公平正义。当好一名法官不仅要惩恶扬善、守护正义;也要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既要心中有信仰,更要手中有技巧。因此,我怀着司法公正的初心,努力完成司法惠民的使命。
2010年,我遇到一起特别的离婚案:男方李某因为不想离婚,纠集了一帮子人到法院“砸场子”,庭审结束后居然在法院门口上演起“全武行”,(知道干什么吗?)抢媳妇。当时情况混乱,女方黄某已被人群困在中间,我一边打电话求助,一边冲进人群,高声警告闹事者,“这里是法院。你们再不放人,我们有权拘留你们。”人群霎时静了下来,李某急了,上前一步,彪悍地推开我说:“这个事情不要你管,她是我老婆!”同时,李某母亲也不知从哪里掏出一瓶农药,作势要喝下去。情况紧急,我想都没想,迅速扑了上去,一把夺过了农药瓶。此时,法警和合议庭其他成员同时赶到,将黄某解救出包围圈。为防止李某继续抢人,我将夫妻俩安排在不同的楼层谈话。就这样,我和我的同事们当起了他们的传声筒。小两口的往事被挖了出来,有辛酸,更有甜蜜。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打来两个盒饭,陪着黄某一起吃。一边吃一边聊,一顿饭下来,黄某对我说:“我不想离婚了,我撤诉。” “一日夫妻百日恩,我知道他这么做是不想让我走。” 最终,案件撤诉,小两口重归于好。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能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是的,法律不但需要依法的分割,更需要有情的融合。我们不但要让人们看到法律的威严、神圣,也要让人们看到法律饱含的脉脉温情。
一晃近20年过去了。我在1000多起案件中度过了自己最美的青春时光。其间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委屈,更有欣慰。案件质量评查优秀率100%,所办案件真正做到了零投诉、零差错、零瑕疵。尤其是工作被中央电视台全程报道和《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的成绩,让我深感青春无悔。
法是善良公正之术。人民的幸福就是至高无上的法。在未来的生涯中,我将进一步秉持为民谋福的初心,肩负惩恶扬善的使命,既铁面无私办案,又侠骨柔情助人,努力实现法与理无缝对接、情与义的水乳交融,让老百姓“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感受到法律无边的仁爱、无比的善良和无限的温情。
唯有求真铸公正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三庭副庭长 李世锋
1994年,22岁的我进入法院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己挚爱的法官生涯。整整25年的审判工作经历告诉自己,审判工作唯有求真才能铸就司法公正的丰碑!作为一名从基层法院成长的法官,审判中一定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案件,但不管案件多么复杂疑难,我总是秉承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尽一切努力从细微之处将案件办成铁案,真正做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历年来我审理各类案件1781件,案卷近2万余卷,先后承办了大量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但是没有缠访和被最高院改判或发回的案件。办案中,我始终坚持“三个并重”“五个不差错”原则,即:坚持审查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并重、坚持保障被告人和被害人合法权益并重、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做到程序把握不差错、事实认定不差错、证据核查不差错、量刑平衡不差错、文书制作不差错。刑事案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办案并不是一件简单,或者是想当然的事。长期以来,不管案件多大、多难、多复杂,我都坚持多角度分析推理,细致审查侦查、起诉、审判各环节存在的瑕疵、漏洞,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近3年来,为了弥补办理案件中的证据缺陷,我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证据函一百余份,详细提出案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补充的证据,以最大决心和努力,将案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降低到最小。不让正义留死角,细微之处办铁案。这一百余份的补充证据函,就是一份份案件证据的讲解书,是法律与审判技巧的宣传书,是对案件思考和法律结合的报告书。
有时细想,我为什么不做个随波逐流的人,人云亦云,多好!反正你好,他好,自己也好啊。但又猛然回想,“法官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既然穿上这身神圣的法袍,就要承担起比常人更多的压力。如果离开了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程序和每一个案件的坚守,司法公正何从谈起?法律的权威又何从谈起?事实上,司法裁判上1%的错误有时可以否定99%的正确裁判。法律原则和底线的坚守就是需要每一个办案人员求真、求实、求细、求公,需要的是对司法发自内心的敬畏和久久为功的捍卫!
固然处在社会矛盾和重大纷争化解的“风口浪尖”上,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用钉钉子的精神,在新的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朝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懈努力!
坚守平凡岗 守望兰花香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装备技术处计划财务科科长 旷联合
财务工作是一门职业,也是一项事业。财务工作既不像法官伸张正义、化解矛盾,也不像文胆信手拈来、下笔有神,唯有端坐电脑前,在一份份报表、一项项数据、一张张凭证中间练就过硬本领。
财务工作看似事小、实则事大。2017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全省法院第一次集中编制年度预算,财务人员不会忘记,这半个月时间,是我们一起攻坚克难,一起“战斗”的日子。
全省法院的财务人员,正是凭借“独上高楼,为伊憔悴”的深情,凭借“流下几多汗、脱掉几层皮”的勇气,我们最终攻下这个堡垒、拿下这个阵地。省以下法院财物统管改革后,143家法院的预算编制工作,一下子全部集中到我们处。这项工作在我省尚属首次,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案例可供参考,完全是凭借着财务人员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摸着石头过河”。问题一个一个出现,困难接踵而来,在处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大家鼓起勇气,迎着困难上。白天,我们指导大家,与大家一起编制预算;晚上,组织财务负责人座谈,一边了解情况,一边收集意见。渴了,不敢多喝水,怕要频繁上厕所;累了,就在办公室躺一躺,眼睛一睁开,工作继续干。晚上凌晨1点,还在整理资料,形成建议。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将建议提交财政厅讨论研究。半个月时间,天天如此。预算编制工作完成后,同志们如释重负,而我,本来就瘦小的我,又瘦了一大圈。最后一天从财政厅走出来的时候,瞟了一眼楼梯间的镜子,发现自己又多了,几缕白发。
法院工作推进到哪里,财务保障就服务到哪里。2018年12月26日至31日,是财政厅办理年度经费支付的最后几个工作日。时间紧、催得急、压力大,为了让省以下法院完成支付,我干脆“走出办公室”,直接蹲守在财政厅国库支付中心。省财政厅熟悉我的领导和同志们,看到我早上来得比他们要早,晚上走得比他们还迟,开玩笑叫我为“劳模铁公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财务队伍是全省法院审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全省法院的财务工作者,就像办公室里的兰花,默默无闻,却一直花吐幽香。现在的我,已经52周岁。一位转业到财政厅任处级领导的战友开玩笑问我,你年纪一大把,还在当科长?我笑着回答“工作是自己的事,提升是组织的事”,同时默默要求自己“职务上不去,工作标准要上去”。
做一个有责任有良知的法官
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审判员 许艳红
1987年,我来到湘潭岳塘区人民法院工作。32年过去了,我先后在行政庭、经济庭、书院路法庭、建设路法庭、立案庭、审监庭、刑庭、民二庭、执行局等部门从事刑事、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把法院的各个业务庭室都干了一遍。一路走来,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唯有作为人民法官的责任和良知在内心坚守、永不褪色。
2016年,命运跟我开了个玩笑,膀胱癌,早期。“我还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不能就这样放弃。”安排好手中的工作和年老的父母,我走上了手术台。术后康复期间,我每天都习惯性看手机,关注院里工作群动态,医生和护士多次提醒我注意休息。我是个闲不住的人,离开了工作,不穿上那身心爱的法官制服,就觉得无所适从。半年后,在我不断请求下,院领导终于答应让我重返岗位,丈夫也经不住我软磨硬泡,我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办公室。我还有幸通过考试,成为院里机构改革后的第一批员额法官。很多人不理解,可我觉得,我就是想做点事情,院里也需要人。
工作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精神治疗!不会让我总惦记着自己是个病人!今年前6个月,我们组共办理494起财保案件,去了153个城市,平均每个工作日办案3件。尽管总是“千里江陵一日还”,甚至吃饭都掐着表算时间,但我心里觉得特别充实,很享受这份忙碌。财产保全,对于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每一次执行就像是一场战斗。张某与孙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一审时,我们冻结了被告孙某在新疆哈密一个银行账户上的120万元,因不服判决上诉至中院。二审时,承办法官发现,原审法院进行财产保全冻结的期限即将到期。为防止当事人将案款转移,便下达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我院对该笔款项进行续冻。2017年12月23日,距离案款解冻仅剩下3天,我刚做完第12期放疗,接到电话后,顾不上身体的不适,做好一切准备,24日与同事一同飞往新疆。因大雪天气,机场被封,困在飞机里整整7个小时,出机场已是傍晚,又连夜乘车赶往哈密。25日上午,解冻前最后一天,我们成功将案款进行续冻,为后期的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面对当事人一张张焦虑的面孔,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一次次迫切的催问,我唯有牢记一名法官的责任和良知,倍加努力,让法院判决“掷地有声”。既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那就尽情享受每一天工作的快乐,因为这样不会轻易悲伤,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湖南高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 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