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育儿亲子

2024年读了67本书,这几本养育书最得我心,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养孩子这几年,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崩溃——学了一堆“科学育儿”方法,可孩子一闹脾气,你还是忍不住吼;明明想和孩子好好说话,话到嘴边变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甚至有时候,你会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会当爸妈?其实不是你不够好,是没找对“育儿的底层逻辑”——那些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的方法,从来不是“教孩子怎么做”,而是“先看见孩子是谁”。

很多家长都犯了个错:把“育儿”当成“改造孩子”,想让孩子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可《不被理解的少年》里,15个孩子的心里话戳破了这个误区——“我痛苦的不是病,是爸妈根本不懂我”。《高敏感孩子的养育》也说,高敏感不是“问题”,是孩子的“天赋”,他们能更敏锐地感知世界,只是需要我们用“接纳”代替“纠正”。育儿的第一步,是放下“我是家长,你要听我的”的执念,先问自己:“我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需要的是什么?”

那怎么才算“看见孩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解决问题”的优先级往后放,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就像《反抗之箭》里说的,当孩子被欺负哭着回家,别急着说“为什么不打回去”,先抱抱他说“我知道你很害怕,我陪着你”;当孩子考试没考好,别急着骂“你怎么这么笨”,先问他“你是不是很失望?想说说吗?”。《城堡法则》里的“同理心”“接纳”准则,说到底就是一句话:让孩子知道,不管他遇到什么,你都是他的“安全基地”。只有情绪被看见,孩子才会愿意听你的建议。

当然,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法。如果你的孩子特别敏感,总因为小事哭,那《高敏感孩子的养育》能帮你找到他的“天赋开关”,教你用“正向引导”代替“否定”;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欺凌,不敢告诉老师,那《反抗之箭》里的“反抗之箭”策略,能帮他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而不是靠你“找家长”;如果亲子关系总闹僵,那《不被理解的少年》里的真实案例,会让你明白“青春期不是叛逆,是孩子在寻找自己”;如果想给家庭打基础,那《城堡法则》的七项准则,能帮你建立“稳固的家庭城堡”。这些书不是“万能药”,但能帮你避开“无效努力”——比如不要强迫敏感的孩子“变开朗”,不要让被欺负的孩子“忍一忍”,不要把青春期的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小孩”。

其实,育儿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对症下药”——看孩子的性格,看他当前的问题,看你们的关系阶段。2025年,咱们不用做“完美家长”,只要做“愿意看见”的家长。比如今天晚上,你可以放下手机,和孩子聊聊天:“今天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有没有什么想告诉我的?”哪怕只有10分钟,也是“看见”的开始。或者,选一本适合你们家的育儿书,每天读10页,慢慢实践。养孩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慢慢来,比较快”。

你看,那些让孩子愿意靠近你的瞬间,从来不是你做了多少“正确”的事,而是你说了一句“我懂你”。2025年,让我们一起做“懂孩子”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读了67本书,这几本养育书最得我心,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