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悲剧》出版于1925年,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之一,被《时代》杂志列为1923年以来出版的100部最佳英语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美国梦的破灭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故事围绕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展开。克莱德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宗教家庭,父母带着他们兄弟姐妹在街头传教卖唱,一家人饱受生活的困苦。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克莱德对财富和地位充满了渴望。16岁时,他外出谋生,在一家旅馆当茶房 ,在这里,他见识到了美国“文明”背后的种种罪恶,这使他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和不择手段追求财富的心理开始滋长。他与女店员霍丹斯·布里格斯交往,被她利用,还因朋友开车肇事而被迫逃亡到芝加哥。
后来,克莱德得到了在伯父的衬衣厂当工头的机会。在那里,他利用职权诱骗了美丽的女工洛蓓达。但当他结识了大资本家的女儿桑德拉后,认为桑德拉能帮助自己飞黄腾达,便开始拼命追求她,同时逐渐冷落了洛蓓达。而此时,洛蓓达已怀有他的孩子,她要求克莱德与她结婚,否则就将此事公开。陷入困境的克莱德,一方面渴望与桑德拉结婚进入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又被洛蓓达的要求束缚,在极度的矛盾与挣扎中,他最终设计让洛蓓达在划船时坠入湖中淹死。
然而,他的罪行还是败露了。当时美国正处于大选时期,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利用这一案件来为自己捞取竞选选票。克莱德被逮捕并送上了审判席,尽管他请了律师为自己辩护,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他最终还是被判处死刑。
德莱塞通过克莱德的悲剧人生,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和社会的黑暗。克莱德的堕落并非偶然,而是美国社会环境的产物。在那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被扭曲,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超越了一切道德和伦理的界限。克莱德从小受到社会的影响,他的欲望被不断激发,却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约束,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司法制度的虚伪。克莱德的案件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司法程序被操纵,正义无法得到真正的伸张。那些所谓的上层社会人士,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而像克莱德这样出身底层的人,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摆脱命运的捉弄,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国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美国社会的悲剧。德莱塞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对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让读者看到了美国梦背后隐藏的黑暗与残酷。这部小说也提醒着人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能忽视道德和人性的价值,否则,所谓的梦想可能最终会变成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以下是《美国的悲剧》的书摘汇总:
1. 他亲眼看到贫穷如何受人鄙视,伪善如何畅行无阻。
2. 德莱塞还是坚持认为:“生活就是悲剧,……我只想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写生活”。
3. 当时美国社会上,确实有许多青年人,特别是那些出身低微、家境贫困的穷小子,无不梦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或者一夜之间突然发迹,成为百万富翁,或者痴心妄想,有朝一日能高攀上富家女,有钱有势,享尽荣华富贵。
4. 其实,“美国梦”,说穿了,只是一种谎言,一种假象、一种梦幻。圆了“美国梦”的概率毕竟微乎其微,到头来十之八九都落到克莱德的下场,可谓殷鉴不远。
5. 桑德拉拥有一切,通通献给他,对他毫无要求;而罗伯达一无所有,却要求他把一切都献给她。
6. “妈妈,你必须相信,我是心无怨言地去死的。他已经给了我力量,让我灵魂得到安宁。”可是,他却又暗自找补着说:“他到底给了没有呀?”。
7. 往上爬吧,多捞钱吧,进入上层社会,那里准备好了一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奥多·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美国梦背后的黑暗挽歌,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