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黄帝内经》
【释义】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源于风雨寒暑等外邪侵袭,以及阴阳失调、情志过激、饮食起居不当、突然的惊吓恐惧等。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千金方》
【释义】善于养生的人,不触犯日月的禁忌,不错过四季时令的调和。
3、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
【释义】明智的人养生,必定顺应四季变化适应寒暑,调和喜怒,使居处安适,调节阴阳刚柔。这样病邪就不会侵袭,可长寿。
4、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庄子·达生》
【释义】善于养生的人,就像牧羊一样,看到落后的羊就用鞭子赶一赶。
5、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四要》
【释义】思考过多会使精神疲惫,杂念过多会使意志分散,欲望过多会损害智慧,事务过多会使身体疲劳。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民间谚语
【释义】保持乐观的心态,经常欢笑,可使人显得年轻;而经常忧愁,会使人过早衰老。
7、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神仙可了。——《遵生八笺》
【释义】少说话,少操心,少吃东西,自然睡眠也会减少,能做到这四点,就接近养生的境界了。
8、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寿世保元》
【释义】安静有助于调养精神,运动有助于锻炼形体。
9、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释义】形体与精神都健康,才能尽享自然寿命,活到百岁才离世。
10、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民间谚语
【释义】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冷就穿得太多,这样能增强身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11、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民间谚语
【释义】头部适当吹风可能会感觉舒适,但脚部吹风容易导致身体受寒生病,需要请医生诊治。
12、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黄帝内经》
【释义】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的时节,天地万物都生机勃勃,人们应晚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
13、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黄帝内经》
【释义】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茂秀美的时节,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人们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阳光。
14、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黄帝内经》
【释义】秋季三个月,是万物平定收敛的时节,天气变急,地气清明,人们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
15、冬三月,此谓封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黄帝内经》
【释义】冬季三个月,是万物封藏的季节,水结冰,地冻裂,不要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再起床。
16、药补不如食补。——《本草纲目》
【释义】通过药物来滋补身体,不如通过食物来滋补。
17、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祐补注本草》
【释义】养生的方法,没有比饮食更重要的。
18、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诀》
【释义】饮食上,热食比冷食好,少吃比多吃好,熟食比生食好,清淡比咸重好。
19、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民间谚语
【释义】冬天吃萝卜可清热化痰、消食化积,夏天吃姜可温中散寒、解表化湿,有助于顺应季节调节身体,保持健康。
20、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民间谚语
【释义】早上喝淡盐水,晚上喝蜂蜜水。
21、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民间谚语
【释义】饭后适当散步,可延年益寿。
22、善用药者,使病者而喜,不善用药者,使病者而惧。——《伤寒杂病论》
【释义】善于用药的医生,能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感到安心和有信心;不善于用药的医生,会让病人产生恐惧和担忧。
23、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释义】高明的医生注重预防疾病,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就采取措施,而不是等疾病发生了才治疗。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3句养生金句,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