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食烹饪

程序员做菜:像写代码一样上瘾

 

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工作——我是一名有十年经验的资深程序员。从前端到后端,从移动端开发(iOS、Android)到 Web、服务端、游戏引擎开发,甚至架构设计,写代码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还有一个不那么“技术宅”的爱好——做菜

是的,没看错,就是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我喜欢做菜,甚至有点上瘾。

这事听起来有点反差,不过说实话,我之所以喜欢做菜,不是因为有多爱吃,而是因为——做菜给我一种写代码的感觉

做菜,像极了写代码

在我眼里,做菜和写程序之间,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食材和调味料,是变量: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的“类型”和“值”,比如鸡蛋、番茄、蒜末、牛肉、豆瓣酱……你要搭配出一道美味佳肴,就像要组合出一段合理的逻辑结构。菜谱,是函数的定义:每道菜有明确的步骤和逻辑,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中间是否需要判断火候(if 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步骤(for loop),一应俱全。烹饪过程,是逻辑实现:就像你调用一个函数一样,炒菜过程中也要传参、处理、判断、返回,甚至还有 try-catch(做糊了就赶紧抢救)。最后装盘,就像 return 的结果值: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你整个逻辑链条跑下来的“输出”。

可以说,做饭的时候,我的脑子几乎就是一个“编译器”,时刻在运行流程、优化步骤、排查“bug”(比如锅太热、盐下多了、番茄水分太多等)。

而正是这种“逻辑流畅+动手实践”的体验,让我特别享受做菜的过程。

喜欢做菜,但不爱吃自己做的

这就有趣了。

虽然我特别喜欢做菜,但我几乎不太吃自己做的菜。朋友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说你这算哪门子“吃货”?你不是为了吃才学做菜的吗?

其实还真不是。

我确实是个吃货,爱吃好吃的,也对食物比较挑。但问题是:我不喜欢吃自己做的菜,不是因为做得不好吃,而是因为一种很奇妙的心理落差。

具体来说,我在做菜的过程中,脑子里会自动建模,把即将完成的这道菜在脑中“渲染”成一幅色香味俱全的画面。

比如我要做一道鱼香肉丝,我在切肉丝、剁蒜蓉、准备调味料的时候,脑子里已经自动模拟出那种酸甜微辣、酱汁包裹的滑嫩口感了。

这种“预期模型”非常丰满,甚至让我在做菜过程中就已经满足了。

可等到真的做完,吃第一口的时候,总会觉得哪里不一样。也许是酱汁粘稠度不够,也许是火候没拿捏完美,哪怕味道其实不差,但就是和我脑中“理想输出”有出入。

那种“构想很完美,现实有落差”的感觉,像不像你写代码时,自测觉得能跑,结果上线后一堆 bug?

所以我现在已经习惯:做菜只是为了体验“写美食的代码”,最后吃的环节,交给别人比较好(笑)。

程序员的生活,也可以是烟火气的

我知道,外界对程序员的印象,常常是“宅”、“不爱说话”、“不离电脑”,但我一直觉得,程序员的世界,不应该只有代码。

就像我喜欢做菜,其实是把我擅长的“抽象思维”带到了生活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可以用代码思维去理解和拆解——

洗衣服是定时任务调度;打扫卫生是清除缓存;布置房间是优化 UI 结构;旅行是部署新环境,偶尔还得 debug 行李清单……

当我们能把编程的习惯应用到生活中,生活也就不再是机械重复的琐碎,而是一个又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又一个“函数”在等待我们去实现。

结语:喜欢写代码,也喜欢“写菜谱”

我不是一个专业厨师,也不追求多精致的料理,但我从做菜中找到了乐趣——那种像写函数一样构建一道美食的成就感,是打游戏也比不了的。

所以我常常调侃自己:一个不吃自己做的菜的程序员,是不是真的有点怪?但至少我知道,我热爱的不止是工作,还有生活里的“代码感”。

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你是否在生活中,也把某些事情看作是一种“编程体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程序员视角”,也许,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生活过成了一行行代码的模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程序员做菜:像写代码一样上瘾,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